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上进,她错了吗?
宝玉,宝钗,薛宝钗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上进,她错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此可知,正是因为宝钗是封建正统女性的代表,作为未来的妻子,她才更会劝谏未来的丈夫,要立志功名,要读书上进,要科举出仕,不能只是在內帷厮混,以免她将来无所依靠,她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她不能嫁给一个无能的丈夫,嫁给一个不求上进的小男人。
我们再看宝钗劝宝玉读书的片段三:
在香菱学诗一回里,香菱因为学诗疯魔了,作了一首诗不好,就一个人在那里搜肠刮肚,暗下决心一定要作出好诗来。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我们看,宝钗总是有意无意的借着现成的机会劝宝玉读书,一个“宝玉不答”四个字,我们即能想像宝玉听到宝钗劝谏后的不开心,甚至心里的厌恶之意。作为宝钗,单从情感上来说,也许她根本就看不上宝玉,整天不读书,就知道跟姊妹们混闹,每次诗社都垫底,净看些歪书,有点子小聪明,却偏偏不用在正道上,整天调脂弄粉,没一丝男子气概。但因为母亲看上了,又有元妃、王夫人支持,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她除了接受,没有别的选择。
在宝钗的心里,也许唯一可做的,就是时不时的敲打一下宝玉,这样也许不能够令宝玉一下子好转过来,但至少会起到一些作用,不至于让他太出格,太令人瞧不上。但宝钗或许根本就想不到,她的数次劝谏,不仅没有任何作用,且不断地引起宝玉的反感,不断地疏远她。
从曹雪芹创作构思的角度看,劝宝玉读书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从小说的后半部分来看,在强大的背后势力的干预下,宝玉最后还是跟宝钗成婚了。这时候,宝钗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劝谏宝玉了。虽然宝玉从未听过,但宝钗也从未放弃过。
蒙府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批透露了八十回后有这么一回情节:“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薛宝钗有劝谏到讽谏,力度加深了不止一倍,一方面可以得出二人已成婚,不然宝钗不太可能“讽谏”宝玉;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此时的宝玉,平常的劝谏应该没有任何作用了,只能用讽谏,也许对宝玉还有一些作用。
也就是说,宝钗宝玉两人成婚后,宝钗作为随分守礼的儿媳,作为封建正统女性的代表,无论从妇道还是私心的角度,她都不会停止劝谏宝玉,但从宝玉最终出家的结果可知,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听从宝钗以及袭人的规谏,所以脂批说“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
虽然宝钗身上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甚至羞笼红麝串一回,宝玉也会看呆,也会想入非非,挨打后看到宝钗关心,也会心猿意马,但只这劝谏一点,就让宝玉深恶痛绝,心中不免就远了她。
可怜宝钗,从一开始就对宝玉寄予了某种期望,甚至厚望,于是借机一次次劝谏,但宝玉从来不听,甚至认为宝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等到宝钗最后下死力讽谏宝玉时,宝玉再也忍无可忍,于是悬崖撒手,抛妻弃婢,出家为僧。
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正统女性的代表,虽然为了自己与宝玉的“金玉姻缘”宝钗多次劝宝玉读仕途经济的书,是没有错的,正是因为她没有错最后还是铸成了大错,造成了自己一场悲剧结局。宝钗劝宝玉读仕途经济的书的情节安排,既符合人物性格,也是为中心服务,体现了曹雪芹批判锋芒所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劝人向好当然不叫错。
薛宝钗劝贾宝玉科举仕途,《红楼梦》八十回前发生过两次,根据判词在八十回后薛宝钗应该还有一次劝谏,正是这最后一次劝谏使得贾宝玉离开薛宝钗出家为僧。那么,这三次劝说有什么不同?我们看看原文怎么说。
【一】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三十一回史湘云因贾雨村来要见贾宝玉,劝了贾宝玉一句,让他关注仕途经济。对史湘云来说不过随口一说,结果被贾宝玉当时怼了回去。贾宝玉对史湘云毫不客气,直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结果引起袭人爆料,说出薛宝钗之前也劝过贾宝玉,不想贾宝玉理都没理薛宝钗,“拿起脚走了”。
贾宝玉对待史湘云和薛宝钗的态度全然不同。他怼了史湘云却与薛宝钗一句话没说,透露出与史湘云更亲近的态度。虽然同是一个道理,贾宝玉明显拒绝薛宝钗更甚,对薛宝钗劝他仕途经济都懒得回嘴说一句。
【二】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三十四回薛宝钗再劝是贾宝玉挨打后,说“早听人一句话”主要是贾宝玉不爱学习被父亲贾政不喜才会挨打。薛宝钗这次“劝”用了情,所以贾宝玉更容易听进去。不但不觉得话刺耳,反倒深受感动。可惜宝钗不知道宝玉的心理活动,否则吐血的心都会有。
(宝玉想)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贾宝玉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薛宝钗一腔柔情,是想他能知耻后勇,得到教训,做点正经事,谁想反倒令他坚定了自己离经叛道的心,认定姐妹们的眼泪为他流是真情,而不参杂世俗俗务。宝钗等于白劝了。
【三】
薛宝钗连续两次劝,第一次劝说被无视,第二次用柔情感染,同样付诸东流。贾宝玉根本没听进去。有读者认为薛宝钗为什么如此利欲熏心,我却有不同看法。人生在世,不说要建功立业,起码要有责任有义务。薛宝钗虽是女儿,依然肩负着协助母亲哥哥振兴薛家的责任,何况贾宝玉!那个年代,有条件的男人科举就像现在考大学一样,朋友劝你考大学会是利欲熏心?这种论调是对薛宝钗最大的误解。皆因我们每个人都走的路,却不允许薛宝钗说,很没道理。
贾宝玉出生好,起点高,本可以有更远大的理想。薛宝钗的出身不好,来到京城备受京城权贵冷落。她会可惜贾宝玉有那么好的机会,却浪费在女儿堆中。有人因此讨厌薛宝钗会显得很无稽。少年时有人劝你好好学习你一定不爱听,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想起当年劝你的人一定会感激她。只有真关心的人才会说出逆耳忠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