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上进,她错了吗?
宝玉,宝钗,薛宝钗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上进,她错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不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是人际交往中对对方的基本尊重。
3:即使要劝人接受他不喜欢的事物,所采取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薛宝钗劝宝玉读书,宝玉抬脚就走,令自己尴尬不已。除了与宝玉话不投机之外,她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一个原因。
有一句话讲:
欲以入佛智,先以欲钩牵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你想引导这个人来跟你学习,你得先给到他想要,或者喜欢的东西,这样他才会欢喜信受你的引导教育。
劝诫宝玉,类似的事情王熙凤也做过,但是,她就采取了正确的方式。
秦可卿死,宝玉也去送殡,王熙凤怕宝玉骑马有闪失,回去以后难跟贾母交代,欲令宝玉过来跟她一起坐在轿子里面,继而劝宝玉说:
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儿一般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
“女儿”两个字,是宝玉一生最爱的,最敬重的字眼,王熙凤拿他比“女儿”无疑就是最好的“欲钩”了。
宝玉岂有不欣然往之之理!
所以,论机变灵巧,心性之玲珑,薛宝钗真的没法跟王熙凤比。
王熙凤就懂得用善巧的方式,来引导宝玉欢喜接受自己的劝告,而薛宝钗却只会讲大道理。也难怪会引起宝玉的反感。
所以,想劝人接受你的意见或者建议,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
(图片,有几张源自百度,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连做诗写字等事,这也
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才是好。只是如今并听不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并不是书误了他,可惜他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这话,可是宝姐姐一句句教导林妹妹的。
论起来,在宝姐姐眼里,宝玉该是不“明理”的。
最大的缺陷,便是不“遵父命读圣贤书”。所以,似乎可以扯上“不孝”。
那宝姐姐为何一次次劝宝玉“读书”,被当场甩脸子难堪而不顾?且借香菱学诗,规劝宝玉:“你有他这个心,有什么学不成的?”
我自个瞎想:读书入仕,总含着功利心的。
宝姐姐犀利的批判:“读了书,倒更坏了。”批功利,可谓一针见血。
但是,宝姐姐自己也未能免俗。她心里,还是希望宝玉能读书入仕,撑起家业。
我觉得这不能算错。
在社会上,尤其今天,我们为了生存,为了责任,也无法百分之百听从内心,毫不功利。
须知那些魏晋“隐士”们,差不多都是颇有家底的,要不,也是有几个有钱有背景的朋友。
陶渊明归隐,好歹有“将芜”的“田园”。
确实是宝玉错了。俗话说“火中取青莲”。
他锦衣玉食的少年生活,不也是“厮杀汉子”杀人挣来的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宝钗劝宝玉读书,从她自身而言,是为了自己与宝玉的“金玉姻缘”,是没有错的。
宝钗为什么要劝宝玉读书,其实还是劝宝玉走仕途,这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众所周知,分析小说的情节,还是要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正统女性的代表,为了自己与宝玉的“金玉姻缘”必然会劝宝玉读仕途经济的书。
小说中宝钗劝宝玉读书情节一:
湘云第二次进贾府时,正好碰到贾雨村来访,要见宝玉,宝玉心中不快,湘云就劝宝玉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湘云刚来,就因为随口说了那么几句仕途学问的话,宝玉就心中大不快,可见宝玉有多厌恶仕途,有多厌恶读书,有多厌恶官场。多厌恶污浊的男人,袭人也深知这一点,因为在此之前,宝钗早已对宝玉有过劝谏,但同样被宝玉给驳了回去。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这里通过袭人之口说出的话,应该是宝钗第一次劝宝玉读书,她在劝谏之前,应该是在心理打了很多遍草稿的,但没想到话没说话,宝玉一抬脚走了,别说宝钗,换到如今任何一个人身上,也都充满了尴尬。更何况两人之间有了金玉姻缘一说?
这一段对话发生在原文第三十二回,而袭人口中说的宝姑娘上回劝宝玉,应该相隔不久,往前推到第二十八回的话,这一回金玉姻缘通过元春端午节礼第一次浮出水面,从后面宝钗屡次劝宝玉可知,她应该是在知晓与宝玉的金玉姻缘之后,才转而劝宝玉读书走仕途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继续往后看宝钗第二次劝宝玉读书的片段二。
宝钗第二次劝宝玉读书,发生在宝玉挨打之后的第三十六回,宝玉挨打后,贾母为防宝贝孙子再出意外,特许宝玉以后不用见客,就待在怡红院养病,这可乐坏了宝玉,“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但知书达理,成熟稳重的宝钗自然看不过去,免不了又是一番劝谏。
宝钗看宝玉每日只在姊妹堆里厮混,太不像话,自然要劝,因为他是母亲看中的未来女婿人选,是那个“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的有玉之人,不然母亲薛姨妈也不会一直住在贾府之中。虽然宝钗学识渊博,很有主见,但事关儿女婚姻大事,她自然不能做主,仍旧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规则,这才是知书守礼的宝钗。
当贵妃元春、母亲薛姨妈、姨妈王夫人等都已经默许金玉姻缘后,宝钗纵然再不喜欢宝玉,也不得不把他当成未来的丈夫去培养,去规谏,所以对宝玉乃至怡红院,多有关注,时不时会劝宝玉读书上进,会通过袭人等人丫鬟掌握宝玉动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