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居正的出现对于明朝是什么意义?
张居正,明朝,嘉靖张居正的出现对于明朝是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张居正的出现对于明朝是什么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居正的出现让明朝的国运至少延长了几十年。他推行的改革在当时来看是极具意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要评选对各个朝代贡献最大的人,那说起明朝,张居正绝对在候选人之列,他当政之时出现了让明朝较为稀奇的情况,就是皇帝基本可以当甩手掌柜睡大觉了。
明朝的内阁制严格对于制约皇帝的作用很大,如果是生在朱元璋时代,张居正怕是活不过多久,但是明朝的后几任皇帝爱好广泛,心态良好,当皇帝都是业余爱好,主业不在这,虽然张居正本人对皇帝礼敬有加,但是他在位时候资历太老,皇帝是他的学生,对同事虽然设置内阁,但是大家对他的话都是言听计从,当然张居正也没有辜负这份资历,在他的带领下,明朝在他当政期间确实进入了飞速的发展,他的改革使明朝效果显著,海防边防安稳免受战乱,土地兼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打击宦官让太监不敢干政,实乃明朝第一能臣。
当然由于其改革触犯了大多数皇亲国戚和大地主的利益,生前没人敢言,在死后凄凉无比,惹得朝臣众怒,儿子被发配,家里的人大多数被饿死,而一旦名将戚继光因为和张居正走的很近而最后落得郁郁而终。
开句玩笑话,综合明朝那些皇帝的特性,应该都想要拥有张居正吧,可以放权研究丹药,木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居正何许人也,在当时的人里可以不知道万历年间的皇帝是谁,但一定知道张居正是谁。他就是万历年间鼎鼎大名的首辅,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生于江陵县,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要说张居正的出现对于明朝来说是何种意义,那肯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啦!毕竟那个时候嘉靖老儿忙着求仙问道,长期不上朝,精于权谋,总之明朝江山被霍霍得够呛。直到张居正上台任内阁首辅,整个明朝那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张居正做为整个明朝历史中我最崇拜的人之一,接下来,我们来唠唠张居正的生平史。
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三日,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县一位秀才的家里光荣降生。据说张居正出生的前其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张居正少年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他看出张居正日后必成大器,必须取个好听点的名字,于是替他更名为“居正”。并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因为顾璘见多了因少年得志,并心高气傲不思进取从而荒废了人生的人。为了让张居正多加磨练,故意使他落榜,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后来,张居正知道此事也是对他感激涕零了。
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对他说,你认后的犀带会比我高很多,希望他树立起大抱负,不要只做一个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内阁大学士徐阶成为张居正的老师,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的老大称首辅,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夺得首辅之后被严嵩进谗而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开始游山玩水。在这三年中,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使他发现了新的问题,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回翰林院供职。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虽然,官阶不高,张居正却兴奋不已。裕王是后来的隆庆皇帝,相当于提前搭上了关系。
在裕邸期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 后来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历数嘉靖老儿的罪过,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嘉靖罪己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年仅十岁的神宗继位。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于是,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开始着力于改革,史称“万历新政”。在政治上他实行了“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在军事上他任用戚继光,李成凉为将。在经济上他清查土地,丈量土地,清查漏税。 所以,自正德和嘉靖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边境也无外敌来犯。
至于后来得“夺情”啦,死后抄家什么的,都改变不了我对张居正的浓浓敬意,因为他做到了什么是尽瘁而死。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
上一篇: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家长组织班级活动?比如孩子毕业礼筹备、六一节目服装拍照等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