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文化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领域,精神文化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领域包括面很广。凡是能用道理改变人们思想,使人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的行业都应该属于文化领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1、 首先你要了解的是文化领域包含太广了,像音乐,影视,专业技术,古文,诗词等等都是属于文化领域。
2、如果你想回答别人的问题首先你要专攻一门学问。比如诗词鉴赏,小说点评,古文明发源地等等,最好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知道的,这个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你都不喜欢肯定不会去研究,也就不能充分叙述你的观点,这样对读者不负责任,也是对你自己不负责任。
3、因为同样的问题人家在网上随便就能找到,如果你的观点和网上一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4、文化这个词是一个很广意的词,例如说一个没上过学的人在大家眼里可能就是没有文化的人,但是如果有一天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也获得你赞同的一句话,你就会说哇!这个人原来也挺有文化啊!所以说你问什么内容属于文化领域,我的回答就是有文字记录,也能获得大家认可,比较接地气的东西,不管什么内容都属于文化领域,只是专业性不一样而已。不能说你懂农业类的知识,认为这是专业知识,它就不属于文化领域,这是不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举几个例子:
吃饭上,如果你知道吃黄色的食物可以调整脾胃,所以家人有出现脾胃不和的情况时,吃小米饭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这就是文化用在生活上的表现
睡觉上,如果你知道冬季人容易背部受凉,夏季人容易腹部受凉,那你给家人或孩子准备睡衣的时候,要有对应的准备,这就是文化
同事交往上,如果你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过往经历,所以就能够更包容一些,对一些不触犯原则的小事就没那么斤斤计较,这就是文化
所以,《论语》学而篇就讲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也就是清楚的表达了,不管怎么懂文化,如果你连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最基本的做人的本分都做不到,说学文化,都白扯。相当于流氓学文化,更可怕。
所以,文化往大了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往小了说,能够认可咱们老祖宗的“孝”,才是根本。
但是也要提到一句,孝并不是一位的顺着,父母有问题,也要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出来,不能愚孝,那就是不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之本义,指各色交错之纹理。《易·系辞下》云:“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云:“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文。”均指此义。
由此而外,“文”又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云“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故《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进前两层之意,更导出的美、善、德行之义,《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尚书·大禹谟》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即如是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