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资本下乡,如何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资本,农村,土地资本下乡,如何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资本下乡,如何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任何产业都需要有资本的支撑,资本名思义就钱,投资,理财,都是为了使资本@@运作起来,实现资本产生利润。
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奔小康社会,国家对农村是大力的扶持,利民政策不断的推出,鼓励人才下乡,鼓励资本下乡投资。
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旧房改造,棚屋区改造,农村村村通公路工程,高铁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等,所有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为振兴农村经济做准备。
很多年前在电视上看过一个采访温家宝总理的视频,一个农村小伙问温总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背井离乡去到外地打工?
温总理说,只有当你们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有了就业岗位了,你们才能不用背井离乡。
现在很多地方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大城市回流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了,在家乡就能够就业,这得感谢政府对农村的重视和大力扶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期望。
资本下乡,项目很多,养殖,种植是首选,开办工厂都是很好的投资。像我们江西,很多地方种植业的是脐橙,蔬菜等,养殖业的是猪,鸭,鸡,鱼等。各个地方的品种会有差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方向。
农村的投资环境,在现阶段的政策支持对投资方是非常有利的。
投资,投的是钱,用的是人,人才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有钱,有人才,有政策扶持,不管投资什么都是很容易成功的。
农村是一江春水,不是一池春水,它的宽阔远比你想像的要广阔,看你怎么激起这碧波荡漾了。
祝你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资本下乡激活乡村一池春水关键在科技下乡
在当前的条件下,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首先是农业收入。农业收入就是农民在自己承包土地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收入。在目前的环境下,农民土地分散、狭小,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农副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农民在农业收入上的增长空间有限。
第二个收入来源为打工收入。打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打工收入来源具有一些非确定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中国,对制造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沿海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停产,农民工大批返乡,增收形势堪忧。即使将来经济形势好转,由于其缺乏知识和劳动技能,以及资本面前处于弱势,工资增长空间有限。
第三个收入来源是,国家的转移支付。比如停止征收农业税费,以及各种粮食的补贴,都算是国家的转移支付。同时,教育、医疗等的支付也属于此类。但是此类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的低。因此单靠农民、农业,要达到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任务是艰巨的。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开辟新的途径,必须依靠外力推动,尤其是资金投入。
外来资金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城市资本投入。在政府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方面,从2004年的2357亿元到2006年的3397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合计5625亿元,增加1307亿元,增长30.3%。可以说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增长是快速的。国家财政主要投资的是两个领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道路、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等;二是公共服务,如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但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财力,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农村、农业、农民本身的问题,而是城乡对立的问题,是发达的工业文明与落后的农耕文明的对立,是两种生产方式的对立。城市生产方式是依靠资本、知识、管理、技术、品牌、人力资源等要素参与,而农村基本上还是靠土地与劳动力。因此农村要发展,就必然要求更多的生产要素来参与。农村的发展需要城市的生产要素的参与,特别是资本的参与,因为资本是核心,资本的投入必然带来其余的生产要素的参与。因而城市资本下乡就有其内在的需求性。
具体如资本下乡之家电下乡
资本如何才能下乡呢?资本是逐利的,如果资本不能获得有利可图的资源、项目,它不会奔着亏损去的。在广大的乡村,有一些什么资源呢?不同的地方,资源禀赋不一样,有的地方富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但有的地方则资源贫乏,不过,中国几乎所有的乡村都有土地。在资源丰富或城市郊区,资本有利可图,农民也受益颇多。但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唯一能吸引资本的就是土地,每个乡村都有土地,如果能最有效地利用土地,土地带来的利润将取之不竭。
土地与资本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如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搞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这也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如被誉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在2006年,推动成立一个养猪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采用的办法是,村集体向农民反租土地再租赁给企业。一家外地商人来投资兴建了“小岗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的养殖,雇佣本地农民,月薪800元。当地村民对此颇为欢迎。
另一种是资本进入非农领域,主要是资本与土地结合,用于非农生产。如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开发旅游业,或城市资本进入农村,租用村集体土地,投资设厂。土地从农业生产转为非农生产,其中的差价是巨大的,据上海市社科院提供的数据,长三角农地征用价格为37.5万~45万元/公顷,农地出让价格为210万~525万元/公顷(一级市场),农地市场价格为1125万~2250万元/公顷(二、三级市场)。因此,这强烈吸引着城市资本,虽然中央严格限制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但是城市资本依然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比如上面提到的赤塘村就是通过将集体用地通过长期出租的方式,长期租赁给城市资本,用来进行旅游开发。这种将集体用地长期出租进行非农用途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出现。
上一篇:2019年鸡肉价格还会上涨吗?还能愉快的“吃鸡”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