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电影《何以为家》?
孩子,父母,自己的如何看待电影《何以为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整部电影是在一种完全压抑的氛围中看完的,《何以为家》对现实赤裸裸的抨击,残忍的撕开了一个国家的体制伤疤,让人不寒而栗。你甚至无法想象,因为当你不得不直面那些难以想象的现实时,你的无力就好像除了感谢老天让自己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赞恩说:“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因为一出生我就要感知贫穷,因为一出生我就要为了生计被践踏尊严,因为一出生我就有了保护妹妹的责任可我却无力保护她。因为一出生我所能听到的最温柔的话就是滚,你这个垃圾 。 他说:“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值钱。我住在这样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能做个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希望我们做个洗碗工。” 赞恩捅伤了伤害自己妹妹的畜生 ,他不后悔。他唯一后悔的大概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他不愿有人重蹈覆辙,不愿做蛀虫却被逼着像蛀虫一样的生活,所以当他得知他母亲再次怀孕的时候,他才会咬牙切齿的骂出那句畜生。
这会是我们这辈子都很难经历的,但身边倒也不乏太多因为怀孕草草结婚的例子。她们有的年龄很小,有的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不知道在做出选择之前大家有没有认真考虑,生而不养才是最残酷的事实。愿每个孩子都能够被温柔对待。
而电影的结尾,当赞恩终于能有身份理直气壮的存在于这个国家的时候,他笑了。我却哭了。他用他的方式试图改变这个畸形的世界,希望更多的孩子不再受难,希望更多的父母学会尊重。还好,他做到了。
悲惨的人太多,望珍惜 ,望感恩,望剧中的小演员也能摈弃过去的不幸,成长为更善良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 《何以为家》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 电影也反应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越穷还越要生呢,孩子到底做错了什么 电影中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他的父母生下了他们 到底有没有权利这样对待他们?妹妹12岁就卖给别人做老婆 或许有些地方 12岁的孩子还是父母身上的小棉袄
在法庭上赞恩这样说: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踩在脚下。
一个孩子的世界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已经太可悲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何以为家》不仅颠覆了观众们的许多固有认知,还切中了人们心灵里最柔软的部分。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赞恩·阿尔·拉菲亚 饰)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
这是《何以为家》的剧情简介,很明显,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拿出来作为宣传电影的噱头,短短几十个字,道出的尽是那么的“不合情理”。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噱头”真的仅仅就只是一个“噱头”,因为看过电影之后,并没有多少人去在意这个“赞恩状告父母”的举动,也没有多少人在乎这场官司的结果。
人们在乎的,只有12岁小男孩赞恩的艰难人生:
“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出走,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艰难生活,但是,生活还是没有眷顾到可怜的赞恩、、、、、、“
即使这是一个明显被“夸大”的故事,编剧人为的假设了一种最极致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所有的“最悲惨”都集中到了赞恩的身上;
即使影片的导演娜丁·拉巴基,从母性的角度,极度的诠释和渲染了“孩子的无助和可怜”;
但是,观众还是无法“跳出电影”,还是愿意去相信那一切,并“感同身受”那一切,从而愿意承认,电影深深打动了自己。
为什么呢?
对于不同的观众人群有不同的原因。
对于当今电影院的“生力军”——年轻人们来说,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据网上收集的公开资料显示,如今的独生子女大约为2亿人左右。
而这些年轻人们,作为独生子女,他们不仅有爸爸妈妈,大多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呵护着,几乎生活里的一切都有人帮着挡风遮雨,对于他们的童年,都是只管快乐的无忧无虑。
所以,即使《何以为家》只是一部“被艺术化”的生活电影,但是12岁小男孩赞恩,小小年纪不仅要承担家庭的重任,甚至还沦落为孤苦无依的流浪儿,那种完全无助的艰难和绝望,都会让年轻的观众们看得胆战心惊,毕竟那种境况,是他们完全无法想象得到的。
所以,他们被震撼了,也许也下意识的对比了一下赞恩和自己的童年,于是,赞恩的那份坚强和独立,或许也仅仅是赞恩那最后扣人心弦的一笑,都值得年轻的观众们给予“佩服”的评价。
而对于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观众来说,看完《何以为家》之后感受就更深了,不是说给孩子荣华富贵才是“好父母”,而是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就要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往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担当,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模样。
还有一个特殊的观众人群,就是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估计看《何以为家》的感受都是心如刀割,因为不说给孩子们挡风遮雨,就是连最基本的陪伴都没办法做到,看着赞恩的遭遇,想想自己远在老家的孩子,谁能忍得住不感慨万千呢?
上一篇:听说商标注册中英文加图片组合设计的容易被驳回,是真的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