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几个历史名人为什么寿命都不太长,这与入世太艰辛有关吗?
曾国藩,的人,儒家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几个历史名人为什么寿命都不太长,这与入世太艰辛有关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儒家学者的眼中,经世致用有三不朽之说。关于三不朽,在春秋时期的《左传》,有详细的记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关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唐朝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当中对这三者了解释。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三不朽”中,“立德”有赖于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外界评价,“立功”需要跻身垄断性和风险性极强的官场,这些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于是,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曹丕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他首先给文人正名,在《典论·论文》他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
所以,三国时期,文化璀璨发达,各种文章著述流传于世,与曹丕作为帝王的首倡作用不无关系。
可是,儒家学者最大的理想不是做一介书生,他们还想兼济天下。儒家学者的这种家国情怀在宋儒的士子精神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要“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他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犹如一个苦行僧一样。
不管这些读书人最后变成什么样,但是儒学熏陶的这些士子精神的初衷即是如此。虽然很多人最后忘记了出行,耽于享乐,贪婪腐败,但是并不能否认儒家学者的初心,就如陶渊明所说的是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在这些初心不改的人当中,有三个不朽之人,分别是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中国从古至今啊,只有这三个人达到了这个标准,其他人,包括至圣先师孔子都难说达到了三不朽的标准。由此可知,这种经世致用入世的儒者至圣究竟有多难达到。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一个人的心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面面俱到,尤其是赶上打仗,一年耗尽的精力经历赶上平时的十年,为何?兵者,凶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一招不胜满盘结输,尤其是作为将帅,运筹帷幄,所要耗费的心力更甚于其他人。
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他们都曾是带兵打仗之人,而且他们还要著书立说,要为天地立心,同时,他们还要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两袖清风,清廉执政,那是最基础的要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圣人的标准。
所以我们看到了好人不长久,坏人活千年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好人需要面对着社会公德舆论,他们需要维护太多良善的东西,他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他们还要让别人相信他们所坚持的,他们说努力的是正义的,光明的事业,他们都是君子之德,处处严于律己。这是真正的做事的人,谋道的人,怎么会轻松呢?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后来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非常推崇曾国藩,毛泽东学到了曾国藩如何去做事,蒋介石学习到了曾国藩如何去为人。他们都是近代史上非常有成就的人,如此就可知作三不朽之人要耗费多少的精力。所以,当王阳明在年轻的时候告诉他的父亲要做圣人的时候,他的父亲拿起竹鞭就开始痛打。
人生在世,太过艰辛,而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人就更是艰辛。中国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人存在,才给中华文化里增加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和底蕴,使得中国不论在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有力量的精神源泉来号召国人,兴起天下为公之念。中华文明5000年长盛不衰,难道不是与此有关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好为人师,把自己放在火炉子上烤。
就像范仲淹,刘禹锡都属于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虽教不累,故能长寿。
带徒弟就代表坐牢,监督就是监狱铁栏。而不能越名教于自然。
学而优则仕而非育人,人各有志,全靠悟缘。所以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立德,立功可以,立言就错了,老子立言后也下落不明了。大国利器不可轻示于人。为德而不失德,持盈饱满,抱朴守中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人因科学,生活,劳动等等方面没有现代发展好,所以人的寿命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算计别人,也耗尽了自己的灯油……早死是必然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太多!
上一篇:老人车祸被撞到后死亡,老人是主要责任,驾驶员该不该赔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