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朝以后的朝代以及割据政权,为何鲜有以“商”为国号?
公元,国号,商朝秦朝以后的朝代以及割据政权,为何鲜有以“商”为国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商,意味着陈旧腐朽、祸国殃民;商人,意味着重利忘义。官商勾结,不利统治,历朝都是官营重要生活及军事物资,处在农耕文明社会,多有重农抑商之举。
那为什么商这个字不受待见?武王灭商,纣王自焚而死。而对于朝歌城及王畿之地,商民还是以商自居。武王为笼络人心,封纣王子武庚于朝歌,以延商祀。封管叔(老三)、蔡叔(老五)、霍叔(老八)于朝歌周围王畿,就地监视武庚。
武王灭商四年而卒,天子之位传于子成王。王年幼不能主政,由武王弟成王叔周公(老四)和召公摄政。这厢两公主政,那厢老三老五看了非常不爽,凭什么轮到你老四啊!便散步谣言,周公意图篡位,并联合武庚一起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很快就将叛乱平息,诛管叔和武庚、逐蔡叔、废霍叔。
由此事件,商超移民被周公徙于洛阳监管。这批叛乱之众政治地位是没了,包括有些商贵族都只能做做小本买卖,经商了,所以叫商人。而后周公编写周礼,商这个字除了指低贱的贩夫和商故地外,别无他意。周公摄政七年,归政于成王,成王开启成康之治。
因此,后面的朝代在封王封爵时有意无意避开了商这个字,多用宋(商裔)郑之类的。并且,河南在后面各朝充分开发,身处四战之地而少险可守,也就没有了立国资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翻遍廿四史,商后确实没有再以商为国号的政权了,但不要忘了宋。宋是商的延续,史上以宋为国号的不少。南朝刘宋,赵宋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的命名有点争议,比较多的支持的是以氏命国。夏后氏为首,故名夏朝。
这是以姓氏取名的王朝,独一份(陈霸先是梁帝跟着姓氏来封了陈侯、陈王。陈霸先估计自己凭着这理由说自己不是拿姓氏命国的,暂时给陈霸先一个面子。)
大禹治水,其手下契功不可没,大禹继舜位后封契于商邑。后鸣条之战夏军战败,桀死夏灭。汤组建新国,以封国命名为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似乎并没有大分封,还保持了夏朝的部落国都政策。而商朝国境包含原夏境。
远在西岐,有一支漂泊的部族,他们以地命国,后部族在长期迁徙是慢慢从游牧变为农耕,后在一次迁徙时至周原。以此命名为周。在此稳定下来,传至武王姬发。牧野一战,商军溃败。摘星楼纣王自焚。建立周室(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大封诸侯,而商朝祖地商邑被卫宋两个诸侯国分制。
周朝传至第十二个统治者幽王,戎狄犯周,幽王身死,都城陷落。后面太子为了避祸,东迁洛邑。周室得到续存,但后面王威没了。在东迁过程中秦公忠心护送,继位为周王的太子,把他封为诸侯于秦地。
秦国(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06年,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从此成为了一个诸侯国。
后秦国550年的努力,吞二周而亡诸侯,大一统于华夏。但没福气享受,二世而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刘邦于汉中,为汉王。这是汉朝(公元前206-公元8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帝国: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来源。后面刘秀为汉朝后裔,所以建立的国家也继承了汉朝的名字。
上面除了夏,都是用地命名的国家。因为被卫国和宋国分割了商朝的故地,所以拿地命名的也就不存在了。从汉朝之后,大一统王朝进入第二个阶段-----爵位命名阶段。
开头的便是曹丕,按理来说魏国不是大一统王朝,但是魏国的建立和晋朝的建立时一样。所以曹丕便代替司马炎成第二阶段的老祖先。
曹操因功和自己的势力,被汉献帝册封魏王,后面曹操去世曹丕承袭爵位,逼迫汉献帝退位,建立了魏国(公元220年-公元266年)。
而蜀汉的创建者刘备知道曹丕篡位汉朝,便在四川再建汉朝国祚,自称汉。而由于地处蜀地,所以后世称之为蜀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这个其实比较特殊,但由于刘备是汉朝后裔,所以汉这个称号也可以代表刘备的爵位(其实汉朝政府并没有给刘备封什么爵位,而刘备的汉中王身份倒是有些依据,不过看史料有自封僭越的嫌疑,所以没提)。
东吴是因为孙坚的祖籍本就是吴郡人氏,加上公元196年,汉朝封孙坚之子孙策为吴侯。在公元221年蜀汉伐吴,孙策之弟孙权为防止魏国趁火打劫,于是主动投降魏国,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但222年魏国进攻孙权而不胜,此时孙权与魏国便重新为敌。孙权于是始建年号黄武,建立吴国(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帝国:公元229年-公元280年),229年在武昌称帝。
在司马家发掘的将领钟会和邓艾灭了蜀之后,众人说司马昭大功一件。于是傀儡皇帝曹奂册封司马昭为晋王。后司马昭去世,司马炎承袭爵位,来了一个依样画葫芦。晋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建立,后面匈奴人建立的前赵破长安,西晋灭亡,司马炎“从子”(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伷之孙)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有点复杂,本来是国号是代,因为和后燕争夺魏地河东地区,所以为了宣示土地归属,把国号从代改成了魏。
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是因为当年的刘裕祖籍是彭城,在春秋时期是宋国的故地(这又是商朝重现的一次机会),东晋皇帝册封刘裕为宋王,后刘裕篡位为帝,国号为宋。这是第一阶段衍生的第二阶段。
南朝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是因为萧道成被宋朝皇帝册封为齐王,所以国号为齐。
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是因为萧衍的封地在梁郡(今河南开封地区附近),所以建立朝代国号为梁。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和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只不过是北魏皇族分别投靠权臣高欢和军阀宇文泰后分制,后世史学界根据方位命名的国号名字,本身两个国家都是魏(大概高氏魏国和宇文氏魏国分别称东朝和西朝,因为权臣高欢和军阀宇文泰已经控制了魏国,所以虽然是两魏的皇帝还是拓跋氏/元氏,但是嘛。。。)。
上一篇:大概两三千的那种床垫质量比起来,馨梦缘,雅兰,爱舒这3个牌子哪个好?最好偏软一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