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个体户正确的保险理财观,如何规避风险?
风险,个体户,家庭个体户正确的保险理财观,如何规避风险?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体户正确的保险理财观,如何规避风险?
保财有法,保命有方,应该是个体户规避风险的第一要义。
保财,要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房屋险、火灾险、产品险、员工保险、车险等),使自己的财产万一遭遇风险(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后,通过保险公司的赔付,使自己财产的损失减到最低,然后能迅速进入到再生产阶段。这里重点说一下员工的保险。个体户的员工属雇佣性质,在工作中万一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很大,需赔付不小的费用。如果通过为员工买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就能得到较高的补偿,使自己的经营能如常进行。
保命,要通过购买人身保险的方式,使自己遭遇风险时,不会因病至贫,使家庭陷入困境。而购买人身保险的方式是:由于业务需要,经常外出奔走,所以首选的是意外险。其次,常年的劳累,为防大病发生后,高额的支出会影响到自己企业的经营,因此需要购买大病保险。在为风险发生做好各种准备后,还可将余钱买一些保值的分红投资类的保险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购买这些产品,收先是要保本的,其次再考虑增值,而不是相反。同时,由于这些产品在保本的 同时,保障有全残与身故,对个体户而言,也可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总之,个体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而买足各类商业保险,是所经营的规模有限的企业常久经营的一个基本保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个体户,我深有感触。
我一个朋友就是个体户,说真的,赚钱不少,前几年还通过炒房,炒股,赚了不少外块。但是因为自己太忙,孩子成绩也不太好,将来很有可能接收父亲的生意。前段时间聊天,他参与了银行的基金理财,亏损将近50%吧,也不忍心割肉赎回。
对于个体户,其实最大的风险是健康风险,因为个体户有赚钱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投资能力。然而这一切财富积累都需要亲力亲为,身体如果有了什么问题,无法工作是最大的损失。
个体户的社会医保一般没有事业单位的好,同时,将来养老金的储备要全靠自己,所以,个体户应做好健康风险和养老金储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健康财富规划师,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保险知识。
想要规避风险,先要知道自己有哪些风险。
1资产混同的风险,站在个体户的角度来说这是这个职业最大的风险,他们经营的自己的小本生意,生意好了,家里就宽裕。为了资金周转,也经常把挣下的钱再投入生意当中。家庭资产与自己店铺或者买卖的资产混同的风险,因为没有做到资产隔离。生意好,家庭幸福。一旦生意遇到困境,家庭生活水平也会受到影响。这是最大的风险,其余风险还有
2债务风险,譬如,做生意难免的三角债问题。
3婚姻风险,婚姻越自由,离婚率越高,离婚带来的资产分割的风险
4健康风险,大额医疗费用,不再赘述
5子女教育风险,
6未来养老的风险
如果企业做的大还有
7资产传承的风险
如果计划移民国外还有
8CRS的税收风险
风险先看清楚了,才知道如何去规划。有句话说得好,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决定自己怎么做。
以上八种风险全部可以通过保险这个金融工具来转嫁和提前规划。
如有其他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个体户所面临的风险是什么?这里仅就个体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做些探讨,关于家庭成员人身和重疾风险不做探究。
1.债务风险
通常个体户在营业前期,因为店铺的租金,货物的囤积,都会有一定借债(亲友借款或小额借贷),因为投资规模不大,刚开始的营业额和利润也不会太高。这个阶段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导致生意不景气,先前的借债势必成为个人或家庭的负债。
2.资金链断裂风险
个体经营受生意规模所限,经常会发生客户预付款或尾款不及时到账的现象,使得资金回笼不及时,导致经营者流动资金断裂,业务流程中断,或始终不能做大做强。
3.家企财务混乱
个体经营过程中,经常会把个人家庭与公司的财产互通支配,账目不清,最终导致个体经营不善。
这三种风险均会给个人或家庭财务带来危机,而国内大多数个体户的风险意识较弱,没有用合理的金融工具建立家企财务“防火墙”。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意外,疾病,能力等),都可能会造成上述风险的发生,通常都采用“拆东补西”的解决办法,解得了一时之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保险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科学合理的金融工具。
商业保险的第三大功能:家庭财富的保全与传承。年金类保险是最适用解决此类问题的险种。保险公司每年推出的开门红年金险,具备四大特点:安全性,稳健性,专属性,灵活性。
1.安全性
保险保的是未来不确定的风险,说白了,就是保已创造的和未来将创造的财富。既然是保险,肯定与银行,证券类金融工具有本质区别。保险更看重的是中长期利益,而银行,证券注重的是中短期收益。
事实上,受国家监管政策影响,险资的投资更为谨慎,比如前几年引起资本界震动的“万科和宝能之争”、“格力和恒大购股之事”,都是因为险资的介入而造成监管委出面解决;再比如早些年吃香的投连险,如今早也早已销声匿迹。种种迹象表明,理财属性的年金险,安全性毋庸置疑。
上一篇:怎样才能让男人好好听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