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东汉时期的夷狄内迁,真的是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么?
中原,胡人,西晋东汉时期的夷狄内迁,真的是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东汉时期的夷狄内迁,真的是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说起古代中国的“外族”,我们一般用“夷狄”儿子来概括,但这是十分不准确的。
《礼记王制》中写道:“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简单来说,就是东方的外族叫夷族,南方的叫蛮族,西方的叫戎族,北方的叫狄族,而居中的,则称为中华或者华夏,也有称中国的。
夷狄戎蛮的内迁,其实在西汉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但真正的内迁高潮,却是在东汉时期。根据《汉书》的记载,仅东汉光武帝一朝,就有外族内迁8起之多,内附的人数多少有别,有的数千人,有的只有几百人。而汉朝的处置方法,大都是将其集中安置在境内,达到人口数额的立县置官来进行管理。
蛮夷内迁,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注重对道与德的修养。主张“修德以绥远方”。也就是说,统治者的恩德所到,就会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附,而不需要动用军队,用战争侵略的手段来掠夺人口财富。
再者,我们知道,在古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生产规模和效率也远远比不上现在。普通百姓三五年没有饿肚子,就已经算是很难的的事情了。因此,人口繁衍也一直受到限制。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衡量大国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便是人口的多少。因为人口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同时也是组建军队,保障邦国安全的基础。到了秦汉大一统的时代,我们说的文景之治,或者说之后西晋的太康之治,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也是人口的繁衍情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夷狄内迁,对充实内地人口,发展经济,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然而,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夷狄的语言、习俗都和中国内地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都不可能融入华夏主体。再者,夷狄内迁,也不一定是因为统治者的恩德所至,更多的是因为种族之间的相互斗争或者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他们无法生存,才选择向内地迁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就成了国家安全重大的隐患。人们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又说夷狄生性狡诈贪婪,必然会引起地方的动荡。西晋的江统也在他的《徙戎论》中阐述了戎狄内迁的危害,希望当时的皇帝司马炎将内迁的夷狄全部迁回原处,给予他们必要的生活物资,让他们自给自足。
在中央政府运行有序,主明臣贤的时候,这些内迁的夷狄自然翻不起什么波澜,然而,一旦政权更迭,或者皇帝昏聩,导致朝政混乱时,他们便有可能趁机而起,兴风作浪了。晋惠帝当政时,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内附的各民族便纷纷自立,最终北方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混乱之中,北方的汉人甚至近乎绝种。
五胡乱华,夷狄内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中央政府的混乱以及统治失效,才是五胡乱华爆发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全文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汉时把匈奴,羯,氐,羌,鲜卑五族迁入中原地区,本来是靖边同化之计。将他们就近迁入,与汉民混杂,教以生活生产之道,二代以下,即为汉人了,其语言习性,伦理道德,服饰信仰等等,已无区别,自然服从管理,不但不思反叛,且不必担外族前来劫甚至入侵,且他们原来所居之地,尽归汉朝了。
自西汉打败匈奴以来,周边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归了汉,使汉朝疆域空前扩大,但仍然让他们各居其地,各谋其生,并不准备同化他们。但到了东汉时期,各少数民族欺东汉国弱,发动了多次叛乱,尤其是羌族叛乱,险些推倒了汉朝,这使东汉政府意识到这些少数民族终将反叛,若不早防,一旦发生内乱,四夷必定入侵,那就是亡国灭种。
于是有大臣提出,趁现在尚可以辖制的时候,将五族内迁汉化,那时和同为一家,彼此再无二心,于是迁匈奴于山西河北,迁羌于陕西,迁羯族于山西河南,迁氐人于四川,迁鲜卑于山西河北等等。这些少数民族,分成若干部,编为编户,各占一县之地,以耕种放牧为生,东汉政府严密监视,他们逐渐汉化,
在别人的刺刀皮鞭和监视下生存,少数民族的反叛之心日渐增强,只不过东汉采取的是豪强地主式的统治,虽然中央腐败,但地方势力强大,所以五胡被压制,到了三国时期,汉朝灭亡,地方势力仍然强大,直接转化为军阀统治,直到西晋时期,由于实行了腐朽的"士族制度",统治集团日渐衰弱,引起了人民强烈的不满,这是其覆亡的根本原因。
腐败是一切变化的根源,士族制不但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同样也引起了政权内部的叛乱,因为争夺帝位,八王纷纷造反,西晋政府连八王都打不过,这时匈奴在山西起兵,广大汉人纷纷参军,而早已失去民心的西晋军队一败涂地,继而刘耀率起义军两次进攻洛阳,抓住两个皇帝和大批官僚,押到平阳杀掉,逼得西晋南迁。
自此后南渡的西晋遗臣,经历了千辛万苦,卑躬屈膝,才勉强建立了东晋,但皇帝从来也没有拥有过权力,只是个傀儡而已,而在北方,则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这给了各少数民族以机会,他们积压已久的仇恨爆发出来,纷纷起事,自立为帝,而广大人民纷纷加入,使得少数民族的军队势力极大,摧枯拉朽,粉碎了西晋政权,一共建立了十六个国家,一直乱了三百年,经过三百年民族大融合,才有了以后再次统一的基础。
要说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就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制度,导致其彻底丧失了人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编是从古代贵族的视角来评价这一历史时期。中原的农耕文明招来周边游牧民族的仰慕并渴望融入,而中原王朝和贵族极端鄙视这些野蛮人,他们被安置在王朝周边并课以重税,这些民族一旦了解了中原王朝的弱点,怨恨和野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五胡乱华是贵族集团对民族融合的一种蔑称,真正卑鄙和傲慢的,正是这样与大众脱节的贵族。造成了更多的战乱和灾难。小编看到了所谓五胡乱华,可没真正了解八王之乱,还有之前的三国,这些都是贵族分疆裂土的背叛和残忍的搏杀,到现在还拍成影视津津乐道。没有所谓的五胡乱华就没有后来的隋唐盛世,就没有科举制度。我们正是这些个民族融合祖先的后代。小编何必为那也腐烂的贵族摇旗呐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