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蚜虫、蓟马、飞虱、粉虱等害虫的防治措施?
蚜虫,害虫,虫害蚜虫、蓟马、飞虱、粉虱等害虫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① 化学防治为主,做好冬季清园;
防治的话目前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因为生物防治也做过实验,比如说用捕食螨,感觉不奏效,慢慢放上去,等它把红蜘蛛控制掉,要个把月时间,我们的树早就顶不住了。
② 有效药物:
A..非生长季节(没有果):矿物油200-.300倍十阿维;
B.生长季节(有嫩稍幼果):乙唑螨腈,联苯肼脂,丁氟螨脂,阿维菌素等;
C.杀卵剂目前可选:噻螨酮,四螨嗪,乙螨唑,螺螨脂。
红蜘蛛对杀螨剂抗性越来越强,需要合理用药,注意轮换,抗性园5-7天连结续回马枪。平时注意巡视果园,防止爆发!
锈壁虱
这个就是锈蜘蛛,也叫锈壁虱。对我们柑橘的“颜值”伤害非常大!锈蜘蛛危害过的果基本上卖不出价钱。
锈蜘蛛主要是5到11月份发生。不过具体还要根据当地的温度情况。比如南宁发生要早一点,桂北大概在5月上旬也要开始防治了,不能等它黑皮了发黄了再用药!
锈蜘蛛防治方案:
柑橘从5月上旬开始有计划的预防,药剂可选:
① 1.8%阿维菌素1500倍十5%虱螨脲1500倍
② 1.8%阿维菌素1500倍十15%唑虫酰胺1500倍
③ 80%优质代森锰锌600…800倍
④ 矿物油200倍十22%阿维螺螨脂2000倍
⑤ 10.8阿维三唑锡1000倍(无嫩梢7月-10月)
潜叶蛾
潜叶蛾,我们柑橘嫩稍期一个重要害虫,是嫩梢杀手。从5月危害到11月,6-10月是潜叶蛾的盛发期,夏梢是主要危害目标。
潜叶蛾不难防,但需注意以下三点:
① 打药的时间段没把握好,嫩梢出来2公分开始用药,肯定效果好。你不能等到10公分再用药,10公分以后它的卵就已经孵化出来潜到叶片上,我们再用药就比较麻烦。
② 我们用药要用一个带内吸的药,比如说我们单用氯氰菊脂,效果确实不好。但是我们配一个吡虫啉进去,那效果就非常好了。
③ 5月开始防治,6-9月重点防治,出芽1-2公分开始用药,间隔7-10天重新喷药。
有效药物:
① 氯氟噻虫嗪/氯氟噻虫胺2000倍
② 20%甲氰2000倍十5%吡虫啉/25%噻虫嗪2000倍
③ 2.5%联苯菊脂1500倍十10%吡丙.吡虫啉1000倍
④ 也可用灭蝇胺等药防治
炸蝉
防治方案:
① 剪除危害枝杆烧毁;
② 地面撒毒死蜱颗粒;
③ 1500-2000倍甲氰菊脂杀灭成虫(6—8月)。
星天牛
防治方法:
① 发生季节4-7月,尤为需要注意巡视;
② 成虫特效药氯氟噻虫胺,溴氰噻虫啉;
③ 用敌敌畏100倍十溴氰噻虫啉600倍用注射器注入幼虫孔道,毒杀幼虫,药棉封洞口。
象甲
鞘翅目象虫科,有灰象甲,绿象甲,黄象甲,主要危害嫩叶,果实。
发生规律:
①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底4月中旬出土,4-6月危害盛期,5月为产卵盛期,中下旬为卵孵化盛期。
② 象甲有一个特点,它会装死,有假死性!打药的时候药水一喷上去马上掉下来,装死,让我们可能觉得它死了。
有效药物:
氯氟氰菊脂目前效果比较理想,也可用毒死蜱十功夫菊脂混配。
蚧壳虫
新园区可能少点,老果园比较严重,主要发生时间5-9月。种类很多,柑橘上常见褐圆蚧,吹棉蚧,糠片蚧,红蜡蚧,矢尖蚧等。
防治方案:
① 发生的果园用矿物油150倍十1000倍毒死蜱清园
② 生长期的5月,7月和9月,重点防治幼蚧
③ 生长季节用药方案:45%毒死蜱1000-1200倍+25%噻嗪酮1000倍;45%毒死蜱1000-1200倍十螺虫乙脂4000倍;45%毒死蜱1000-1200倍十10%吡丙醚1500-2000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蓟马防治措施::
5%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50倍。
除此之外,这些药剂也对蓟马有效:
1、乙基多杀菌素(效果较好) 2、毒死蜱(花期慎用) 3、啶虫脒 3、吡虫啉 4、菊酯类药剂5、噻虫嗪 6、噻虫胺、氯氟噻虫胺。其中吡虫啉等药剂也可以同时杀灭蚜虫、木虱等害虫
蚜虫防治方法:
(1)开花前,喷施5%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
(2)末花期,越冬卵孵化后进入为害盛期及时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或45%啶虫脒微乳剂3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40%氰戊·乐果乳油2000~2500倍液。
(3)花凋谢5~7天,用药液涂干,将40%氧化乐果,或48%毒死蜱乳油稀释20~25倍液,用毛刷蘸药液涂在树干上部和主枝基部,涂6cm宽的药环,涂后用塑料膜包扎好。
飞虱防治推荐使用的农药:
吡虫啉、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及吡蚜酮等。
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一样,皆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它们皆具有优良的内吸和渗透活性,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施药后,吡虫啉被植物快速吸收,并向顶传导,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其可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蚜虫、蓟马、粉虱,同样对土壤害虫、白蚁等有效。
噻嗪酮是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飞虱、叶蝉等幼虫有特效。噻嗪酮缩短成虫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一般在药后3∼7天才能有防效,对飞虱、叶蝉、粉虱等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长;
烯啶虫胺用于水稻既可茎叶处理,也可土壤处理。主要用于水稻和温室作物防治蚜虫、蓟马、叶蝉、粉虱和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
噻虫嗪施药方式多样,除用于叶面喷雾外,还可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其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粉蚧、蛴螬、马铃薯步甲、跳甲、步甲、潜叶虫以及鳞翅目害虫。与吡虫啉等相比,其分子
上一篇:新乡:醉酒男骑电车错跑30公里上高速,民警先骑车后拖车护送保平安,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