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东南亚国家为何有人说不能复制“中国制造奇迹”?
中国,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为何有人说不能复制“中国制造奇迹”?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东南亚国家为何有人说不能复制“中国制造奇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错了,东南亚其实发展的比中国早,中国是把东南亚的产业给抢过来的。
大凡崛起的国家都是循着这条路走的:经济改革---吸引外资---外资投资---就业率增高,GDP猛增----出口大涨---技术转移----自主研发----国家跃升。
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的,德国是,所谓的“made in germany”是当年德国人疯狂模仿英国品牌,英国人被逼的受不了了,强迫德国人打上的标签,日本也是一样,曾几何时日本也是仿冒大国:
日本崛起那会,是连商标都抄的。
hellokitty,这么著名的品牌,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山寨产品呢?
中国的崛起和德国的崛起,日本的崛起,韩国的崛起其实比较类似,大致遵循着这个路线,但是有一点不同:中国是从东南亚手里把产业抢过来的。
首先我们先要清楚一个事实:东南亚发展实际上是比中国早的。
早先日本搞所谓的“雁行模式”,什么叫“雁行模式”?
日本崛起了以后,在东亚和东南亚执行产业传递,日本认为各国经济应该像大雁一样,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是第二队大雁,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之类的是第三梯队,产业以此从美国和日本传递到亚洲四小龙,再从亚洲四小龙以此往下传递。
因此,当八九十年代所谓的“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之类的出现,就是因为日本执行了雁型模式的缘故,日本自己独享高附加值产业,亚洲四小龙享受资本密集产业,其他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梯次分工。
当然,大家也很清楚,最后雁型模式玩砸了。怎么玩砸了?
首先是日本自身经济不好,日本经历了二十年代的经济停滞和低迷,一直到今天都无法振兴,连领头雁都萎靡了,这雁型模式当然就玩不下去了。
其次是中国打乱了雁型模式的节奏,中国无论相对于日本,还是相对于东南亚,是一个超级大国,迅速发展的中国就像一个资金黑洞,源源不断的吸收来自全世界的资金,并且创造出巨额的利润,这时候几乎就没有人再去投资亚洲四小龙或者亚洲四小虎之类的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其实就是雁型模式的终结。
所以,在雁型模式下,实际上是东南亚国家先崛起的,只不过中国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崛起,抢走了他们的资源,中国的人口和地域比所有东南亚国家加起来还要多,还要大,并且中国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犹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之类的国家隔三差五的社会波动,资本更愿意流入中国。
时光已经到了现在,不是东南亚国家想不想复制中国的问题,而是他们无法复制,能崛起的,类似于新加坡,早就崛起了,其他的国家要么没有中国庞大的市场,要么没有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很显然,当一个产业实现产业集群的时候,成本会更低,在这点东南亚任何国家都无法和中国匹敌。
但是东南亚还是有机会的,以越南为例,最近因为贸易战,相当多低端产业都搬到越南去了,这给了越南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越南执行和中国进行产业分工合作的政策,我想越南也很有机会实现经济的跃升。
至于印尼,岛屿太多,宗教太麻烦,很难有所提升
马来西亚,泰国之类的,处于不上不下的一个尴尬境地,我看就比较困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国家都叫“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社会最亮眼的名片,无数国家嘴上说不要,疯狂叫嚣抵制中国制造,身体却很诚实,完全离不开这些物美价优的产品。
而“中国制造”之所以响彻全球,和我国改革开放后充分利用劳动密集型优势密不可分。
而有意思的是,像我国这样劳动密集的国家不在少数,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而且这是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几十年一路走来,这些国家并未复制“中国制造”的奇迹,连越南这样几乎对我国全盘模仿的国家也没有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难道“中国制造”真的是不可复制的吗?当然真的是。静夜史认为东南亚国家之所以难以复制中国制造奇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历史包袱
除泰国之外,东南亚在历史上无一例外都曾是列强的殖民地。
对于很多落后国家或地区,如波多黎各、圭亚那而言,殖民地是天堂般的存在,因为它意味着高质量的混吃等死。但对于有志走向世界的东南亚国家而言,殖民地的历史不仅不堪,而且令人“欲罢不能”。
因为东南亚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从被殖民的那一刻开始就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一样,是列强种植业等低端产业的供应地,如果非要说有工业化,那就是石油等矿产开采。
殖民地时代,这些靠低端产业生存的地区尚可以利用宗主国的施舍聊以度日,但当殖民体系瓦解,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自力更生反而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为了生存,虽然一再表示在政治上和宗主国势不两立,但在经济上却不得不和宗主国藕断丝连,参与到宗主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中,利用劳动密集的优势在产业链底端艰难生存,这种以劳动密集特点为基础,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被李敖称之为“殖民地经济”。
而因为东南亚的独立,基本不是靠本国革命运动,而是乘上了殖民体系瓦解的东风,所以没有经历革命洗牌的东南亚国家,依旧是宗主国的代理人执政,经济模式也依旧陈腐不堪。
没有更有生命力的统治阶层,更没有集中资源办大事的高效体制,东南亚国家想要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都有心无力,想要走向国际就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没有社会秩序的推倒重来,没有完全的去殖民地化,想要再现中国制造奇迹根本就是难于登天。
2、体量太小
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国很大,比东南亚国家之和的两倍还大,无论面积还是人口。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就像乞丐的年龄一样,无论大小都不影响要饭,但想要打造自己的名片,没有一定的体量是非常要命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