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白鹿原》这部小说?
这部,自己的,电视剧如何评价《白鹿原》这部小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白鹿原》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经典个人认为,我等平庸之辈是无法给予评价的,仅仅只能谈谈个人观后感,无关其他好坏。
从两个方面讲,一方面从文学功底来看,陈忠实先生对小说里每个人物形象的设定,及刻画是有他独特的风格的。在没看电视剧之前,看他的描写几乎可以在脑子里脑补出一个人的基本模样,后来电视剧出来后,几个主要演员的精彩演绎让小说里的人物更加鲜活起来。
另一方面从故事的意义来看,小说整个围绕的白鹿原以及原上的人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以白家为代表的中国典型的大众,注重家庭,为生计奔波,实在无路时铤而走险,而在关键事情上有自己坚持一生的价值观和信仰。白嘉轩并不是完美的人,他俗气的时候很接地气,大义的时候腰板硬得可以。以鹿家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大众,看重家庭,尊重孩子,嫉妒同辈中比自己讨喜的人,耍点小动作,使点坏心,为保命出卖别人,会因为自己害了人小窃喜,过后而又忐忑不眠,但他也不会坏的无恶不作,他会知道别人的好,内心深处的人性,会让他在关键时候和原上的人一条心。而原上其他的人,给我们看到的便是那个时代产生的下人性喜恶的特性。书中最后黑娃的想学好,就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漫漫长夜,我们可能都有过错。不管是为势所迫,还是无心之过,亦或是有意为之,只要你心里抱有想好的念头,什么时候都不晚。
陈忠实先生用一个白鹿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好,但也不太坏。真正的君子,如朱先生,一生圣贤的人还是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用毕生精力创作的小说。在陈先生去世后,被改编成电视剧与观众见面。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清末民初到国民政府被推翻的这段历史上,关中滋水县境内白鹿原上生活的白鹿两家的世代恩怨。故事情节随着当时社会的变革和革命形势而跌宕起伏。各个不同的角色相互纠葛,充分展示了以“乡约”为代表的中国宗族文化和以行政组织为代表的当代民间文化现象之间的冲突和传承。成功地描写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白孝文鹿兆鹏黑娃田小娥朱先生等一系列个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民俗风情和百年巨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参考书。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感强,从而对读者或观众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共鸣。这和我们看到的那些缺真实感的作品特别是粗制滥造而且故意拉长的电视剧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在物欲横流心浮气躁的时代更加显得意义深远。当然一部小说和一个人一样,总有他的不足之处,比如对地主的描写,吃完饭再舔净饭碗就有些夸张了。这可能是对阶级斗争极端化的反思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喜欢这部剧的制作,《白鹿原》小说本身写得好,就在于用在西安古城外头的一个地儿的老百姓的事,把中国近代历史讲了一遍,而且人性化了,接地气了。
1. “国”和“共”,是很近的一个时代的产物,最高层领导群体的世界观和思想观或许在主动和被动中调整着,最后走的路和结果很不一样。但是同一个时代,现实生活中,真的在社会群体,老百姓层面的,交织得太多,黑白分明的有,但更多的是模糊不清。白鹿原里的国和共的描写和人物关系就是如此。
2. 土改和农运,本来就没有那么简单,跟着搞革命的,有像鹿兆鹏或者白灵那样为了理想和主义,也有为了眼馋想分地主家土地的,有黑娃被压迫的反过来为了人前有脸的权力的,有穷迫的本来就没啥好失去的等等。甚至,按照现在的社会价值观来说,很多的活动和行为不一定都是干干净净的或者公平正义的。人性是真实的。
3. 宗族祠堂、地主乡绅,农民的几千年的关系,有分配不均的利益问题的问题,但绝对不可能只有矛盾,肯定有它背后秩序和价值观的基础。这个社会运行和秩序维护的细节,个人才疏学浅没有研究过太多的历史,多年前看了白鹿原才大概明白,这农民百姓宗族祠堂的关系意味、安土重迁的文化源头、和封建传承制度基础等等。
这部作品确实是一部好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鹿原这本书,我看了不止一两遍。写的很好。但是电视剧就看不下去,可能我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家离白鹿原就很近,在家门口就可以遥遥看到塬上。首先,演员选的不好,主角白家的老头子,就不应该让张嘉译演,因为张嘉译那时候太胖了,应该选个比较瘦的,个子高的演,还有,改编的不好,很多演员演不出7.80年前陕西农村人的情感,所以,电视剧人们体现的不是陕西农村,四不像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不错,就是结局太河蟹了,有损原著的中立性。
上一篇:炒房客和原房主已经网签了,房子是中介看的,中介说可以直接过户,有风险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