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后电商时代应该如何破壳而生?
消费者,线上,模式后电商时代应该如何破壳而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电商时代应该如何破壳而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后电商时代应该怎么发展,说实话谁都无法预估,但是有一些当下的模式可以借鉴,毕竟未来新的发展核心思维是没有变的。
后电商时代电商是基础,更注重社交
社交电商,必然是后时代电商要走的路,电商是基础,而社交是其中的表现形式,比如直播,短视频等,这些是新生媒体,在基于电商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的流量来源,这是非常重要的。
后电商时代从引流到聚合流量,打造自身流量池。
电商最经常遇到的就是引流,推广花钱引流,假如没有引流连流量都不会有,这就是很尴尬的情况,在未来,必然是从流量走向流量池时代,特别是电商,不再单纯靠引流,而是利用多种方式把用户留下来,形成自己的流量池和粉丝群,进而让不可控的流量变成聚合性流量。
后电商时代除了产品,情感因素更加注重。
这里指的不止是社交,我们说的社交是一种传播链路方式,而情感则是精神层面的,对自己,对长辈,对孩子,对另一半都需要重新包装,加了情感因素,进而让产品拥有感情属性,为电商带来寄托。
所以我们说未来不可见,但有规律,后电商时代依旧是以电商为核心,社交作为传播方式,打造流量池,聚合效应,并加下情感因素,将可能是后电商时代的趋势之一。
假如觉得内容不错可以分享给更多朋友,有问题也可以私信棍子【专注科技互联网和新媒体电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3万亿元,这一数字是阿里巴巴2016年度最新财报中披露的商品交易总额,与此同时,也是沃尔玛2016年财报的总年度收入。同样的数据却来自两家运营模式迥异的企业,这背后说明什么?
同样是3万亿的交易额,沃尔玛背后靠的是全球超过220万的员工和超过1.1万个门店,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只以3.5万名员工和平台生态的力量就已经达到这个体量。我们可以把阿里巴巴和沃尔玛看成是中国零售和美国零售的缩影。事实上,美国的线上零售占整体零售的比例仍然维持在 7% - 8% 的水平,而中国的比例已经达到 12%,甚至有望在短期内突破 20% - 30%,将欧美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但与此同时,中国现有的电商模式发展到今天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能够归纳为三点:同质化、恶性竞争、附加消费。现有的主流电商模式只是作为零售渠道在线上的一个分支,几个主要玩家所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差异化不明显,对消费者来说,替换商家只需点开另一个网站下单,转换成本和黏性低。同时,各大电商通过压低商品价格、牺牲企业利润换来流量,用粗放的模式实现增长。最后,消费者把购买行为迁移到线上之后,也导致一些本来在线下购物之余同步进行的附加消费,例如餐饮、娱乐等收入的流失。
中国电商一路走来,其高速发展模式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肯定,甚至说领先世界也不为过,但是领先世界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电商必先比其他国家更快地遇到增长瓶颈。不同于中国传统行业依靠学习国外最佳实践的发展模式,这一次,我们没有学习对象了。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增幅2014 – 2015 年达到 46%,到 2015 – 2016 年度已经大幅降至 27%,有分析师更大胆预测在下一个财年,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增幅将进一步降至 15%。这一趋势不只出现在阿里巴巴身上,其他线上零售企业也不例外。京东2016 年第一季度交易额同比增速也从99% 大幅下滑到55%。
由于消费者仍然渴望在实体零售渠道中获得在线上难以获得的购物体验,线上零售对线下零售的侵蚀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埃森哲在2015年调研时发现,92%的消费者仍然觉得实体店购物方便或者非常方便,优于PC端和移动端。以服装行业为例,仍然有41% 的消费者表示,如果从线上或移动渠道获得零售商的实时库存信息,他们将会直接去附近的实体店进行购买。事实上,调研也发现。消费者在门店中的购物活动频率在2015年的增幅仍达32%。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以简单商品交易为主的老电商商业模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要获得持续性增长,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维去革新现有电商模式,思考如何在后电商时代寻找制胜之道,正所谓不破不立!
电商黄金期结束,迎来后电商时代
随着老电商增速的放缓,电商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对于尚未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的传统零售企业而言,现在正面临一个两难局面,到底是继续以市场上现有的电商模式作为蓝图,杀入一个渐趋饱和的红海市场?还是另辟蹊径,宁肯冒着更高的试错成本,寻求创新的商业模式?埃森哲认为,其实这并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在回答这道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澄清对于电商的一些典型误区。
误区一: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
零售指面向消费者的拆装商业实体,是把从批发商处拿来的大额订单分拆成给消费者的小额订单的分销渠道,靠低买高卖赚取中间差价,但是电商远远不止于把线下拆装专卖搬到线上。
误区二:电商的本质就是数字化
数字化指从现实世界中既复杂而又多样化的信息取样,继而转化为可以量度计算的虚拟数据的过程,但是把实体数据采集起来只是电商模式下产生的副产品。
误区三:电商的本质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人工无法在合理时间内进行筛选、管理、解读等处理的海量数据。虽然大数据给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也能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会,但是传统电商模式仍然无法利用大数据让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那么,电商到底是什么?
电商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分析基于交易电子化后产生的用户数据,从而改造整条传统商业价值链的一套服务体系。
传统商业价值链基本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生产(Manufacture)、批发(Distribute)、分销商(Retail)、服务 (Service)和终端消费者(Consumer)。生产商通过调研,把认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用的商品生产出来,再透过渠道商,即批发商和分销商,借助各种其他服务的支撑(例如供应链物流等服务)卖给终端消费者,从而形成最终价值。
自从互联网兴起后,电商在价值链当中建立起了从生产商到中端消费者的线上渠道,与线下的分销渠道平行,完善的物流体系和去中间化带来的价格优势成就了电商的核心竞争优势。然而到了今天,中国网购用户数已经超过四亿人,获取新用户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继续以不计成本增加流量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发展,并单纯地以分销渠道形态服务消费者,长远来说并不足以支撑持续的交易额增长。既然传统电商模式中依靠提高流量的路走不通,在后电商时代,下一步必然是提高质量,也就是人均交易额贡献。
上一篇:石榴树十公分树枝,能插活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