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有效复习考研统考专业课(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课,计划如何有效复习考研统考专业课(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有效复习考研统考专业课(教育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自己曾经也想跨考教育学的专硕,后来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放弃了。但前期收集的一些备考信息和方法可以分享下,给大家避坑。
关于教材要不要买?回答:买!
在备考前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大部分人都说不用买教材。但是教材真的有必要买。虽然跟着机构老师学习可以用机构的讲义和材料,但是基础真的很重要,至少要把课本系统详细的读一遍,千万不要图省几十块钱的教材钱。
教材里知识比较系统,而且有案例可以帮助理解,理解之后再背诵的话,效率也会提高很多。具体买什么教材,要根据自己报考的院校的参考书目而定。
看很多人推荐的书目是这些,可以参考
《教育学》王道俊 郭安文 2009年版
《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
哪家的网课好一些
市面上的网课辅导机构很多,因为不清楚哪家机构的课程好,我当时在找网课资料时,把文都、勤思、新东方、凯程的全程班课程都买了。
本来是打算筛选下哪家合适听哪个,结果没想到由于个人原因都没用到,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吧….
好啦,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说到有效,那就要有一个度量标准。
制定一个表格,一周之内,自己要复习到多少章,做多少练习题,错题有多少,下一次的错题控制率在多少,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如果没有完成,该如何补救?
专业课是最容易拿分的,毕竟学了三年,即便只是课上听听,也比外行懂得多。
不建议一上来就做题,基本上费时不讨好,最好的方法永远是先复习课本,搞定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然后开始攻课后习题。
可不要小看这些习题,其实很有技巧和逻辑性,你整篇搞定下来,再做测试题如鱼得水。
第三步才是做模拟题,查漏补缺,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务必都要搞懂。
第四步进入真题状态,一定记住,真题务必要放到最后再做,因为真题难得,这么多年就那些真题,你一上来把真题过一遍,反倒失去了真题的意义所在,对自己的帮助就小了许多。
实在搞不定了,就找一个学长学姐帮忙,我也经常预约这些哥姐帮助学弟学妹,毕竟过来人的经验摆在那里。
觉得有用,帮我点个赞涨涨人气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很多2020考研的同学已经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进行复习备考,这里根据我们老师多年的授课经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复习建议和复习时要避免的误区。
一、复习建议
1. 关于对教育学的认识: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张开嘴巴来记忆,这样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只是在心里默背,效率会比较低。
2. 关于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遗忘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学会利用规律,在合适的时间重复记忆,这样就能保持对知识的记忆。针对不同科目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能冷落某一科目,不能有一劳永逸的心态。
3. 关于研友:在考研的过程中,最好能有一两个研友,平时多交流一下学习的状态或者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研友也可以在自己觉得缺少动力时,给予相应的鼓励,这种战友情是很珍贵的。
4. 关于学习顺序:根据学科特点,建议先看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以历史做铺垫;紧接着再看教育心理学;最后看教育学原理。学员普遍觉得教原最难,因为教原更偏理论,而理论源于实践,教育理论源于教育实践,所以咱们先学教育史,有了历史的积淀,知道了中外教育史上的重大教育事件,知道了中外教育家的重要思想之后,再来学教原,就会轻松很多。
5. 关于教材:在前期看教材方面,为了精准把握知识点,建议学员比对院校最新的考试大纲,有的放矢地看教材。第一,看书先看目录,把握整体框架;第二,不要从头到尾按部就班看书,要比对考试大纲,把握章节重难点;第三,看书要留痕,看书要做笔记。
6. 关于学习方法:首先建立学科框架,打破知识堆砌,做到知识内部联结;其次,学科间知识整合,进行头脑风暴,把“魔法时刻”记录在笔记本上;再次,用理解去记忆、去得分,记住每章节主题内容版块,进而记住大标题,再辅助些关键词,掌握采分点与论点,论据可以按照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替换。最后,关注教育前沿资讯与热点,及时记录,既方便初试也服务复试,提升答题深度。
二、认识误区
误区1:在认知层面,认为教育学专业课比较简单,背背就可以了。
不太重视教育学专业课,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分配较少。等到后期才发现,来不及记这么多知识点。要转变一种思维,认为教育学只要去背,就能考高分。因为近年来无论311还是333的试题出的都比较灵活,所以一定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够与教育的相关热点相联系。
误区2:报班不等于一定考上。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专业课只想着依赖老师讲授,自己不主动花更多时间去理解去记忆。老师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理解透彻、框架搭建清楚,避免在后期复习中走太多弯路,但要想答题得高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真理解记忆的。
上一篇:我准备端午节一家四口带上我妈自驾游。但是婆婆也要去,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