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人没有电扇空调,他们是怎么度过最炎热的夏天?
夏天,冰块,扇子古代人没有电扇空调,他们是怎么度过最炎热的夏天?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人没有电扇空调,他们是怎么度过最炎热的夏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赤日炎炎似火烧,
田里禾苗半枯焦。
农民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过去的农民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娇气,烈日下不是在树荫里乘凉,而是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锄草,因为中午锄地,草最容易晒死。
长期的暴晒,使农民的皮肤变的坳黑,他们在烈日和高温下的耐受能力很强,有的农民中午在烈日下光着膀子除草,休息的时候,也不去找萌凉的地方,而是直接睡在滚热的土地上,睡的也很香甜。
休息的时候,到树萌下,用扇子扇一下,或者打些凉井水洗一洗,或去河里冲个澡那就很凉快了,对他们来说那就很奢侈了,没有太多的想法。
那时候夏天雨特别多,田间地头,沟里壕里到处是水,随时可以洗澡,特别是孩子,每天中午都会在河里,池塘里,机井里,水库里去游泳去泡澡。
农闲的时候,在中午都会去找通风的高处树荫下,或河边树丛里铺上凉席乘凉。
富家子弟,不干活,多数又吃的肥头大耳,自然的不抗热,贵族阶级的身边虽然围着几个丫鬟,挥着巴焦扇不停的扇风,却仍是叫苦不迭。
皇宫贵族也怕热,不过他们有藏冰的冷窖,屋里放上冰不亚于现在的空调,自是不怕热。
北方黄土高原的农民,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夏天自然不怕热。
旧时农村的房子多是草房,冬暖夏凉,既使在炎热的中午,屋内还是很凉爽的。
到了停晚会去外面乘凉,到十点左右夜已转凉便回到家去睡。
还有山地农村住在高处的,自然通风,夏天打开窗子,凉爽的很。
有的家中备有冬天保存的雪水,夏天被蚊虫叮咬了,用它搽一下,就会好了。
城市里有地下商场,里面不但不热,反而有点冷,里面挤满了避暑的市民,在里面打牌,喝酒,聊天,空气不是太流通,有异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人工风扇”即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有绳索,仆人手摇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则可生成凉风,当然布衣是享受不起这种电扇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很早我们的先人就知道采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脑袋枕着这样的枕头上睡觉当然凉快极了。“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诸如这样的诗句都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古人在夏天防蚊虫也用蚊帐,但是他们用起蚊帐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少女们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巧手的妇女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挂在纱帐里,定能做个好梦。古人还有配挂香囊的习俗,许多香囊中的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这相当于把“蚊不叮”带在了身上。 古人没有电冰箱冷镇食品、制造冰块,官府在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一旦夏天到来有钱人家便买来冰块或者白雪,拿出来摆放在居室当中就成了“冰盘”。冰雪在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这制冷的效果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空调,还不耗电,不污染环境。宋代经济繁荣,冷食花样翻新,民间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冷饮,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算是冰激凌的雏形,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吃法带到了欧洲,经过改进后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古人不但懂得消暑,还深知“烦夏莫如赏夏”,调整好心态应付炎炎夏日才是最好的选择。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种超然脱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要是现代人,恐怕早躲进了空调房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没这些工厂,汽车,钢铁,沥青,水泥……如果全世界都不用空调或许没这么热,空调都往自己家制冷,往外边散热。在街上从空调外机厢路过瞬间,热的我就受不了。古代哪有这些玩意儿,一把蒲扇一床竹席就可以过夏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没有诸如风扇、空调等降温电器,他们是怎么避暑的呢?自古至今,祛暑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根据地理位置不同节气各异,通过移居而住来达到避暑的目的。动物界的候鸟便是采取这个办法。清代从康熙皇帝以后,历任皇帝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消夏。只是这样的避暑方式,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不具普遍性。
稍次一点的方法是用冰祛暑。据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避暑纳凉在人们的夏季生活中由来已久。根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在紫禁城、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等设有专门储藏冰块的官窖计十八座。冰窖采用埋入地下一点五米的半地下形式。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虽然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但因价值昂贵,寻常百姓家往往对上述的两种最好的避暑方法只能望凉兴叹。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也想出了众多避暑的好法子
上一篇:做自媒体,单做一个平台好还是几个平台一起做好?单做的话哪个平台比较值得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