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田里的杂草稻太多,如何识别和防治?
杂草,水稻,乳油水稻田里的杂草稻太多,如何识别和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般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块,田间杂草主要为稗草、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和其他多种单子叶杂草,可以用下列除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60%丁草胺乳油80~100 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g/亩,制成药土撒施。可以有效防除稗草、牛毛毡、扁秆藨草、雨久花、慈菇、萤蔺等多种杂草。在粳稻移栽田施用,对水稻分蘖稍有抑制作用。苄嘧磺隆+哌草丹,在移栽后5~7天,用50%优克稗乳油150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g/亩,制成药土撒施。苄嘧磺隆+杀草丹,在移栽后5~7天,用50%杀草丹乳油200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 g/亩,制成药土撒施。苄嘧磺隆+环庚草醚,在移栽后5~7天,用10%环庚草醚乳油10~15 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g/亩,制成药土撒施。异丙甲草胺+苄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5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 g/亩,制成药土撒施。异丙甲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在除草谱上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在以禾本科和莎草为主的地区,单用异丙甲草胺就能有效地防除主要的一年生杂草;但在草相复杂、阔叶杂草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地区,异丙甲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可以表现出现优秀的除草效果。二者混用对水稻安全。乙草胺+苄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50%乙草胺乳油15 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 g/亩,制成药土撒施。丁草胺+吡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60%丁草胺乳油80~100 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 g/亩,制成药土撒施。哌草丹+吡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50%哌草丹乳油150 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 g/亩,制成药土撒施。吡嘧磺隆+哌草丹,在移栽后5~7天,用50%哌草丹乳油150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g/亩,制成药土撒施。吡嘧磺隆+杀草丹,在移栽后5~7天,用50%杀草丹乳油200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g/亩,制成药土撒施。吡嘧磺隆+环庚草醚,在移栽后5~7天,用10%环庚草醚乳油10~15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 g/亩,制成药土撒施。异丙甲草胺+吡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5 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 g/亩,制成药土撒施。乙草胺+吡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用50%乙草胺乳油15 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 g/亩,制成药土撒施。克草胺+苄嘧磺隆,南方大苗移栽田,于移栽后5~7天,用25%克草胺乳油80~100 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 g/亩,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喷施、泼浇。克草胺+吡嘧磺隆,南方大苗移栽田,于移栽后5~7天,用25%克草胺乳油80~100 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g/亩,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喷施、泼浇。禾草特+苄嘧磺隆,在移栽后7~10天、稗草3叶期左右,用96%禾草特乳油100ml/亩+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 g/亩,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泼浇。禾草特+吡嘧磺隆,在移栽后7~10天、稗草3叶期左右,用96%禾草特乳油100ml/亩+10%吡嘧磺隆可湿粉10~15g/亩,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泼浇。甲磺隆+苄嘧磺隆,在水稻移栽后早稻7~9天、晚稻6~12天,以10%新得力可湿粉剂(甲磺隆1.75+苄嘧磺隆8.25)5~9 g/亩,在以稗草较多的地块亩用量应提到7~9 g/亩,在稗草较少而矮慈菇及其他杂草为主的田块用药量一般为5~7 g/亩。配成药液喷施。可以有效防除萤蔺、牛毛毡、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陌上菜、四叶萍等多种阔叶杂草,对矮慈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药对特稗草主要起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对水稻株高有一定的影响,而处理后20天能基本恢复。
对于矮慈菇等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水稻移栽前一天,施用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0g/亩,以药土法撒施。可以有效防除矮慈菇及其他多种阔叶杂草、莎草。水稻移栽后,于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2叶期左右,可单用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26g/亩,制成药土撒施,施药期间田间保水层2 天左右。试验表明,水稻移栽后1~8天施药,此时杂草出芽前至2~3叶期,除草效果最好;在插秧后15天施药,除草效果开始下降。试验表明,以10%苄嘧磺隆可湿粉15g/亩,可以有效地防除稻田中的节节菜、鸭舌草、瓜皮草、益母草、眼子菜等阔叶杂草,平均防效为96%,对水莎草、萤蔺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也有一定的除草效果,平均防效为71.0%,对稗草的防效较差。该药对深水稻安全,对深水稻分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持效期一般为45~57天。正常情况下施药,对后荐小麦、油菜的生长不良影响。
对于多年生莎草和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可以在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2叶期左右、稗草1.5~2叶期,可单用10%吡嘧碛隆可湿粉或10%苄嘧磺隆可湿粉10~18g/亩,制成药土撒施。据试验,施药后在土表淋水或灌一定深度的水层,可以明显提高防除效果。
对于稗草较重的田块,在移栽后2~4天,稗草2叶期以前,用50%哌草丹乳油150~250ml/亩,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
环庚草醚,在移栽后5天左右,用10%艾割乳油13~20ml/亩,制成药土撒施。施药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层,3~5天内不能排水,否则除草效果将下降。试验表明,用10%艾割乳油13~20ml/亩,在水稻移栽后4~6天兑水洒施,对稗草效果在84.5%~96.4%,防除异型莎草的效果在88%~92%,对鸭舌草、节节菜防效较差,对眼子菜、矮慈菇无效果。在水稻插秧后3~4天施药,此时稗草、异型莎草刚刚萌芽,草苗尚未顶出水面,防除效果较好,待杂草长大后伸出水面,防除效果将明显下降。
莎稗磷,在水稻移栽后4~8天,用莎稗磷有效成分30g/亩,配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喷施。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施药时保持水层3~6cm,田间保水4~5天。
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移栽后7~15天、稗草2~3叶期,用50%快杀稗可湿粉40g/亩,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而以药液喷雾效果最好。如药量加大50%,能防除4~6叶大稗草。快杀稗施药时对水层管理要求不太严格,田间保持1~2寸水层、浅水层、排于水均可,但以快杀稗施药时排于田间水层的除稗效果最佳。杀稗持效期一般可达28~35天,基本上可以达到一次施药控制整个生育内的稗草为害。
苯达松,在移栽后10~20天,用48%苯达松水剂150~250ml/亩,以药液喷雾法施入,喷药前一天排水,喷药后一天复水。此药对水稻比较安全,如扁秆藨草发生比较严重,可以适当加大药量。
2甲4氯钠盐,在水稻移栽后15~25天,用20%2甲4氯钠盐水剂140~280ml/亩,以药液喷雾法施入。喷药前一天排水,喷药后一天灌水。
二氯喹啉酸+苯达松+2甲4氯钠盐,在移栽后10~15天,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粉40g/亩+48%苯达松水剂100ml/亩+56%2甲4氯钠盐原粉35g/亩,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法施入。喷药前一天排水,喷药后一天灌水。
禾草特+苯达松+2甲4氯钠盐,在移栽后10~15天,用96%禾草特乳油150~200ml/亩+48%苯达松水剂100ml/亩+56%2甲4氯钠盐原粉35 g/亩,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法施入。喷药前一天排水,喷药后一天灌水。
二氯喹啉酸+苯达松+麦草畏,在移栽后10~15天,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粉40g/亩+48%苯达松水剂100ml/亩+48%麦草畏水剂13.3ml/亩,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施入。喷药前一天排水,喷药后一天灌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