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胆量小,怎样才能自信强大?
孩子,父母,自己的孩子胆量小,怎样才能自信强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缺乏自信的孩子,会在实际中有这样表现,对症下药去解决!
①害怕被人关注被人重视,喜欢做一个“陌生的普通人”。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展现出的优秀的一面,也同样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因某件事而出丑;严重的时侯,被人夸和关注会产焦虑与不安,如:小孩学了跳舞,让她在众人,特别是不太熟的人面前表演一下,总是扭扭咧咧不情不愿,在外面游玩碰到有电台记者街边采访,总是觉得不好意思,扭头老远看到就绕道而走等。
②、不敢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对危险防范意识理解太过度表现为胆小。
害怕失败,略显胆小,所以不敢尝试与努力,怕努力后依旧失败;遇事悲观,先想到失败,想到自已不可能完成,不可能做得好。如:在公园玩喂食小鸽子,由于胆小不敢让鸽子在自已手上吃食,在家长演示毫无危险后,依然不敢去尝试等。
③、凡事看父母脸色,争求父母意见,而父母也乐意这样。
别人问什么,小孩都不敢直接回答或回答起来结结巴巴,并且就算回答前都要瞥下父母。其实一个人是否自信,绝大部分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经历决定的。在童年时期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接纳和支持与信任,孩子才能变得更自信。
孩子的不自信,源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和孩子之间相处的方法有问题。
一个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与想法,去做布置好的课外作业及培优之类,这时有些孩子内心是抗拒的,但她心里从日常与父母相处就知:如果就算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已的父母还是一样会拒绝,并且会讲一大堆人生道理哲学来说服自已,让自己按照父母的要求办。孩子的愿望与家长的不一致,最终都是家长成功、孩子就算争取也失败,孩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最后,在生活中慢慢就完全没有选择权,小到穿衣服,大到上培优兴趣班,都是家长来做选择,孩子的实践机会基本都被剥夺。所以小孩反感心里会从动作与语气上表现,长此以往会产生厌学,不想学,学习态度会表现出很不端正,这时家长就算花再多的功夫与精力,再耐心去辅导,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也没有任何进步。
我发现在很多家庭,家长既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自信大方,自主,又希望孩子能乖乖听话,但这其实是相互矛盾的。一个处处听话的孩子,又能有多少自信呢?相比犯一些生活中的小错误更有益于孩子成长,孩子的自信心需要从小培养,长大后再做补救,往往就事倍功半了。儿童的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孩子们身体弱小,必须依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受成人的控制,所以孩子会有普遍的自卑、不自信。如果这种自卑感一直存在,便会构成个性上的“自卑情结”。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一些建议:
①、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对一些事情自己拿主意,在安全的前提条件,培养小孩自主能力,家长不要凡事包办。在遇到一些小事上,给孩子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她们自己作出选择,对与错的发生,都能让她进步,孩子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与尝试后,才能从中取得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②、在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上,让孩子参于,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与孩子一起来讨论,让她的意见有认同感与心里有归属感,用这样的方法去关注的是孩子的内心想法,跟随着感受孩子的意愿。这种民主讨论并不是走形式,如果孩子说的有道理,能讲出正确理由,就要采纳孩子的想法。如果没有道理,做家长的要多举例用正确有理的观念去说服。不能搞一言堂,一家之主说了算的作风不可取,如果每次讨论的结果都是家长获胜,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永远是对的,我还不与不说,说了也不会听我的,我说的都不对”。
③、给孩子更多话语权,虚心接受孩子的想法。我们大人总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比较丰富,懂的比孩子多,于是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但这毕竟是孩子的意愿,要给她一个平台,让孩子有一个表达的机会,认真听下孩子说的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下意识的当孩子话还没有说出口时,就去否定孩子。
三、让“鼓励”式教育成为常态化:
①孩子若决定做某件事:作为家长要“信任”式鼓励,例如:如果孩子即将上台表演、或是要独立去完成某件事,做家长的一定要告诉她:“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完成好,我们相信你。这些事都难不倒你的”。通过这种鼓励的话,孩子会感受到了信任,这也是对孩子“独立自主”的认可。
②孩子若正在做某件事:作为家长要“录音”式鼓励,家长就像录音一样,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你看到孩子在扫地,就可以说:“我看到你在打扫卫生,这打扫得好干净呀!”这种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关注她所做的事的过程与细节。她会觉得自已很重要,很受重视。
③孩子若已做完某件事:作为家长要“感谢”式鼓励,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同龄人,平等地感谢,去沟通,像朋友一样有说有笑,严厉与慈祥要分场合区分,不能总以一个家长长辈的高度去与孩子相处。如:同样是孩子打扫卫生,结束之后可以说:“谢谢你一起帮我做家务,你把家里打扫得好干净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真为你女儿心疼,不过不要担心,只要合理纠正,很快就会好的。
你家孩子不是胆小,而是由于在过去的社交活动中遭遇到了连续挫折(被同一个女孩反复压制),因而产生了一定的社交障碍,是物权意识萌发的正常表现。
这种情况暂时不需要担心但必须引起重视,具体修正建议如下:
第一、暂时不要再和这个小姐姐玩,更不要教育孩子去和别人分享玩具,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具玩。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因为尚未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因而物权欲意识特别强,这时候你越要求孩子分享,孩子对外界、对社交就会越恐惧,因为她已经把别的任何小朋友视为抢夺其玩具的危险存在,越让孩子分享就会越害怕社交。
上一篇:乙肝小三阳还一直喝酒会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