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易经》《周易》都是研究什么的?
周易,易经,概念《易经》《周易》都是研究什么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易经》《周易》都是研究什么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探讨“迷信”的外壳、研究“哲理”的内核、、、、、、
“河出图、洛出书”。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兆。如同麒麟和凤凰鸟出现一样、视之为“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治世征兆。
传说古远时代,黄河边上出现了一匹神奇的“龙马”,还从河中托出一块玉板给伏羲。这块玉板就是“河图”。伏羲就是根据它推演出了“八卦图”。
文王则据此写出了“周易”。其实河图与洛书分别是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地理方位图、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河图、洛书的神秘世界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完全揭开,还有待更深的考证。
在古代研究《易经》的最要是“象数”与“义理”。因为象和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即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
《易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
《易数》也有三层的含义,一是表示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二是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三是表示占筮求卦方法。
象数学注重于对《易经》的卦象、卦变的研究、以其理解的道理而推道人事的吉凶。
义理学则注重发掘《易经》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复杂的事情简单说。
《易经》即《周易》,《史记•周本记》言周文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孔子加以整理而成《易经》,汉时列入太学,后为“十三经”之首,向为人文社科学者治学之基。很简单,春秋战国讲究占卜,诸子百家以易说理,不通《易经》,文不可解,义不可通。而且成为儒家经书之后,汉唐清注疏较多,也为研究词义、训诂古籍提供了便利。
《易经》分为《序卦》《说卦》《杂卦》等篇章,主要阐释易理、六十四卦卦辞及其卦象。有古文基础,并不难读,也并不神秘。毫无疑问,《易经》为周时占卜经验的总经。但能否占卜呢?需要说明的是,《易经》并不载占卜之法,且周人筮法早已失传,故《梅花易数》等筮法,包括明清以后批八字、六爻、奇门遁等,皆与《易经》无关。因为周人怎么起卦,怎么解卦,后人无法得知。
再说,即使周太史复活,传下筮法、解法,灵不灵呢?可以肯定的是,那是瞎蒙,因为科学发展的今天,很多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都可做出精准计算,比如导弹轨迹、物理构造、化学反应、经济模型等等。
筮、占卜,或称数术,俗称算命,其实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搞法,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秦汉出土很多筒帛,筮法也各不相同。
但现代算命的,都爱挂个《周易》的招牌,其实他们是研究看相看风水批八字摇铜钱卦的,与《易经》没什么关系。如果是敛财为生,就沦落为残疾人糊嘴的营生。如果人生有惑,可咨询社会贤达甚至心理医生。如果自娱自乐,浅尝辄止即可,毕竟科学存在的地方,没有迷信的空间!
弱者信命,强者信运。祸者福之机,凶者吉之端,趋利避害是人之共性,但恐怕也会错过很多机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易是研究变化的。我们现在接触的周易实际上是后来儒家的易经,也就是孔子撰写了十翼,做易传和周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后世看到的易经。原始的周易根本没有人能看懂。但是自孔子以后,周易就有了图有了数有了理,这才是后世学者得以进行研究的前提。
有人说周易是算命的,实际上这是扯淡。周易实际上讲的东西,用后来的道家思想讲,就是讲一个字:道。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其实都是脱胎于周易。所以学术上有儒道同源的说法,但是真正影响中国历史的,从来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思想。道这个字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道体。二、道用。我们说易经讲的是变化,这个变化其实就把道体和道用的关系串联起来了。那么道体和道用什么关系?从矛盾的特殊性讲,道体就是道体,道用就是道用。但是从矛盾的普遍性讲,道体就是道用,道用就是道体,所以不论道体还是道用,可以简称道。因为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属于道用范畴,我们人类本身也是道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道体功用的一部分,所以易经全书讲道用占了99%以上,而讲道体则不到1%,道体所占比例虽小,但却很重要,虽然重要,但是又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本书主题讲的就是道用,也就是变化,而大家所谓的算命或者说占卜,只是易经道用或者说变化的一个很小的功用,功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通过研究易经,要树立一种相对正确的三观来指导你认识物质世界改造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这个问题,我又想到了《孔子:被遗忘的古代科学家》,在第七章《孔子数学论》中作者提出“《易》之源是出于中华古天文历律规律的。”作者还引用多位学者的观点“如赵定理先生说:‘我认为《易》的源头,本为古历法所得到的自然规律。’黎子耀先生说:‘《易经》之作模仿历法’,‘《易经》出自天文历法家之手,历法研究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关系’,‘《易经》的筮占,属于月占法,故以日之易月所成四象为占,反映历法家以日之易月所成四象定时制历。’张汉先生也认为,太阴、月亮、地球‘三个天体是组成《周易》的基数,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中国古代人文学的外衣,不懂古代天文学,就不能高谈古代哲学史,就不会明白《周易》。’张今先生认为,伏羲八卦主要是应用于历法,是八月太阳历,《易经》卦序是古阴阳历历法的规律。沈文基先生认为,‘《周易》筮法算之于数,识之于象,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九宫历算法。’李文炳等人也认为‘河图来源于天文。’因此,我说《周易》是一部天学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