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银行,产品,存款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双个方面去着手看待,单从收益率看问题有失偏颇。
一、投资人的风险偏好
我们到银行进行理财业务的时候,都会进行风险偏好测评。这个测评的问卷可能不一样,但分析出来的一样的,就是把投资者分成5类:保守、稳健、平衡、积极、激进,然后根据你属于的类型向你介绍合适你的理财产品。我把这5种类型作以下介绍:
1、保守型:不想承担任何风险,投资理财的目的在于保值,适合购买银行储蓄、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
2、稳健型:害怕风险,但是又希望保本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收益,合适买债券、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等;
3、平衡型: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风险承受能力适中,可以尝试货币基金+股票/外汇等组合方式投资;
4、积极型:倾向于有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投资,对风险并不惧怕,适合股票或偏股基金等投资方式;
5、激进型:热衷在高风险中博取高收益,不怕本金损失,适合股票、外汇、数字货币等投资。
从上述表述得知,如果投资人并不想承受风险,他的理财选项就是银行储蓄、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就是2%-3%,而稳健型的债券、中短债,收益也就是4-6%。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的投资人,如果喜欢2%-3%的朋友较多,只能说明目前投资人的投资风格偏向保守。
二、银行的风险控制
由于现在的政策是打破刚性兑付。什么叫刚性兑付呢?刚性兑付是理财到期后,金融企业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金融企业需要兜底处理。简单的说,打破刚性兑付就是打破保底承诺,承认所有产品都必须承担与其产品设计相应的风险。2019年最著名的打破刚性兑付事件就是“钱端APP”事件,案件大概是钱端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发一款产品然后通过招商银行的渠道销售,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兑付,造成不少投资者出现投资损失,最后钱端实控人陈强、招行前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左创宏等均依法批捕等待审判。
目前银行的风险控制是,投资者在理财前必须要提交风险评测,如果没有提交,只能做最基础的保守型投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3%,要想进行收益更高的投资,则必须进行风险测评。如果投资人嫌麻烦、复杂而忽视风险评测,银行向你兜售高于3%的理财产品,是违规操作,出事了会被问责。
总结:
大部分人到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一方面是投资人不愿意做这些风险测评,另一方面是银行也不能擅自提高投资人的风险能力,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收益率来看,题主说的2%~3%应该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的利率,而4%是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近期平均收益率来看基本都是在4.26%附近。那么,为什么多数普通投资者更愿意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呢?
首先,作为首选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的主要客户,其目的就是安全性考虑,因为一般性存款均已纳入存款保险的保护范围。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些青睐银行存款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很明显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对那些怀揣着养老钱的老年人来说,选择银行图的根本就不是高利息而是本金百分之百安全。
其次,银行存款类产品利率也不都是在3%以下的,现如今的个人大额存单利率、智能存款利率基本上超过4.0%以上完全可能。比如说,20万元的个人大额存单利率上,国有大行已调整上浮至50%,股份制银行52%,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则是最高上浮55%。如此计算一下,可以发现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基本都是在4.18%以上,最高为4.2625%。
另外,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尽管在4.26%左右,但由于央行多次降准影响,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呢。反过来,银行存款类产品的利息收益可以提前锁定。
总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毕竟不同产品的收益不同,而且产品属性以及安全性也都不一样的。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要看每个人的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来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我自己也做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我投的收益率都在4%以下。
为什么我不选4%以上的呢?
第一、因为我发现4%以上的期限通常都较长
我投最长期限就是1个月的,我对流动性看的比较重,对收益看的并不重,毕竟我大部分资金都在股市,留在银行的钱,都是应急用的。所以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来没超过4%。
对了,我用的是招商银行。一个月期限的收益,之前还在4%以上多一点,现在已经跌到3%点多了。确实收益率下降的挺多的。
第二、为何不选那些互联网理财产品?
以前我也投过几万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E租宝上投过几万,那是因为一个朋友在里面上班,收益挺高的当时,6%以上吧。但是我不放心啊,最终我还是把钱取出来了,然后一个月后,E租宝出事了……
后来,我又拿出几万投了360旗下的理财平台,心想这上市公司,应该没啥问题。但是总还是不太放心,主要是对周鸿祎不太放心。
再后来,我就只有三个选择了,银行,余额宝,微信理财。
银行肯定占了大头,毕竟放心啊。
所以对我这种既要流动性,又要安全性的人来说,对收益率肯定要求没那么高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