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赤壁之战诸葛亮如何“借”东风的呢?
东南风,东风,借东风赤壁之战诸葛亮如何“借”东风的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既然“冬至一阳生”的谚语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规律,那么周瑜等将领为什么要为无东南风而苦苦犯愁呢?其实,许多将领在战争中往往忽视气候因素的作用,尤其会忽视气候随季节的转折性变化,他们没有养成在战争中对未来各种因素通盘考虑的思维模式,而诸葛亮善于作这样的考虑,这正是他作为军事领导人的异常高明之处,也正是我们所要指出并给予充分肯定的一点。第二,既然曹操也知道“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他在接受庞统的建议,用铁环连锁船只时,还给众人解除疑虑说:“凡用火攻,必借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得有东风南风耶?”(《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我们认为,曹操这里出现了一个漏洞,“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个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冬至一阳生”是指气候在一个时间点上的转折,而冬至这一点是包含于隆冬这一时间期间内的。
曹操在作“但有西风北风”的判断时,是处在P点上,其判断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由于P点处于隆冬之际,他就作出了“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的结论,这就出了问题。事实上,他只能说,隆冬之际的前段时间只有西风北风,他的结论是把特称判断换成了全称判断,思维上出现这个漏洞,使他不恰当地延长了判断的时间期限,忽视了冬至这一点上的气候变化。冬至之时,风向转折。当第一场东南风骤起时,曹操还没来得及对他关于“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的错误判断作出反应并纠正过来,就被大火烧败。曹操考虑的是一个时间区间,却忽视了其中的一个特殊点。诸葛亮则抓住这个特殊点大做文章,不给曹操以纠正的机会。
因此,诸葛亮“借”到东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对天文气象的深入研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借”是拟人化的称法,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借的到东风的,东风从何而来,应该是通过观察天象而判断得出的气候,类似于天气预报,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于江上,关于东风,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虽然隆冬时节并多见,但是久在长江军事训练的东吴水军对这个气象把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凭的是经验。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演义里把这个事情贵给诸葛亮是为了显示诸葛亮的军师才能。再者,诸葛亮真是去“借”东风,那么真正的意思也是说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熟知二十四节气,推测出会有东风,所以,“借东风”其实是预测东风来,也就是等风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早已颇深 十一月二十日这天 正直冬至 历来又冬至阳生 之说 冬至之后 阳气生长 风向一定发生变化 从西北改为东南 这个规则 诸葛亮知道 曹操一定也就知道 但是 已经势在必行的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 隆冬季节 只有西北风是对一段时间内 气候情况的判断 却忘了考虑冬至捏一天的 特殊性 曹操真是大意了吧 但是 诸葛亮缺想到了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呀
也有人认为 诸葛亮有奇门遁甲预测之术 对天文气象有研究
但我还是相信科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罗大佑,哦不,罗贯中帮他借的,借了不用还,还送一座荆州,你说气人不气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不是神,又不是什么妖道,他怎么可能借来东风?!
至于《三国演义》里面什么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进行的的艺术虚构。所有这一切,在正史中都没有任何记载。
其实,“借”东风这个虚构的情节,对塑造诸葛亮的光辉形象并没有好处,罗贯中把诸葛亮打造成了一个妖道的形象,以致给正常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之多智而近乎于妖”!
历史上的赤壁大战,是周瑜组织和实施的,也的确是用火攻取胜的;而火攻之计却出自周瑜的部将黄盖。据史料记载,火攻当天,正遇东南风,且“时风盛猛”。
所以说,历史上,火烧赤壁的“东南风”不是哪个人借来的,而且,具体战术的运用也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吧,赤壁地属长江,天气与气流是比较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长期积累信息便可通过季节,月份,光照强度,温湿度进行大概推测出来。另外水流急缓也能推测上游的风向如何。所以借东风理论上的确可行,但是时间会有误差,不可能精确到时辰之类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