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端午节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粽子,屈原端午节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又称五月节,端阳节,和龙舟节等。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着包粽子,划龙舟,和挂艾草的习俗。我们淮北地区也不例外。今年这个端午节受病毒的影响,为了安全期间,最热闹的划龙舟可能就取消了,但是,包粽子,挂艾草是比不可少的,这个风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
端午节的由来从历史记载中,有屈原抱石投汨罗江的传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臣,为了富国强兵,他倡导举贤任能,并力主联齐抗奏,却遭到大贵族子兰的反对和奸臣的陷害!楚怀王听信谗言。把屈原赶出京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的城都,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外国侵略,屈原心如刀绞,可又无能为力!
于是就在农历的5月初5写下了绝笔《怀沙》诗文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表示哀痛,他们都来到汨罗江岸边掉念。一些渔民划着船,在江上来回的寻找屈原,有的百姓拿出了饭团扔到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为怕饭团被蛟龙所吃,人们想了一个办法,用楝树叶包饭,外用彩色缠扎,后来发展成粽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5月初5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云南古城建水端午节之传统民俗
端午节古城建水除包粽子之外,还有许多传统民俗。
一、悬艾叶、挂菖蒲
古时曾有“菖蒲驱恶迎吉庆”的说法,在端午节人们通常将艾、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菖蒲[chāng pú]形状似剑,又有香气,既能辟鬼,又能辟秽,与端午的风俗意义相符,故端午又称菖蒲节;
艾叶可用来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在古人的观念里,治病与驱邪祛鬼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祭拜五瘟使者
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即:总管中瘟史文业、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和冬瘟钟仁贵。
据传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三、系五色线、佩香包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糯米粽子,用艾叶和仓普靠门边。去邪求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端午节到了,过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就拿安徽省就有不同的风俗,安庆地区桐城县与舒城交界,桐城早上过端午节,吃粽子。我们舒城是晚上吃粽子,中午吃饭,亲戚长辈,嫁出去的,老姑娘,小姑娘,娘家提三四天就去接回娘家过端午节,如果,娘家没来人接过节。就等过节那天看是否来人接她。如没人来接,姑娘就心里难受流眼泪哭上一两天,所以家里再忙都要派人去接。特别是新亲讲了媳妇,第一年去接没过门的新媳妇,送礼物要重,包红包,上千元至二千元不等,还送给亲家好烟好酒,牛奶,新媳妇买新衣服和鞋,送电风扇,吃的散子,粽子等等,这样亲家亲家母就非常高兴,说起女婿家大方客气之内,过端午节新亲男方最少要花小万把快钱。中午喝黄酒,也上也是同样,门上插上艾草,晚上吃粽子,分享节日气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皖北人过端午,首先是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早晨起来,大门的上方两边插上艾蒿,煮鸡蛋拌蒜泥,小孩的手和脚上都糸有五彩丝线,寓意新的一年里没病没灾,健康快乐…
我们这就这风俗,朋友们;和你那里的风俗一样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皖北人过端午,首先是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早晨起来,大门的上方两边插上艾蒿,煮鸡蛋拌蒜泥,小孩的手和脚上都糸有五彩丝线,寓意新的一年里没病没灾,健康快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