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独乐乐”比不上“众乐乐”?
孟子,乐乐,快乐为什么说“独乐乐”比不上“众乐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孟子曾经屡次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因为他懂得与别人合作与分享的道理,否则就会成为脱离团队的“孤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春秋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酷爱音乐,对音乐沉迷度不亚于现在的音乐人。有一次身边近臣庄暴奉旨觐见齐宣王,见他独自一个人在那弹奏音乐,并无半个贴身侍女或臣子陪同。庄暴回去后,在一次见孟子时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是出自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孟子认为,齐宣王独自欣赏音乐让臣民知道了,容易产生落寞感、心伤感,臣民会认为齐宣王有什么心事或心病,如果与臣民们一起欣赏音乐,有唱有跳,那臣民们认为君快乐臣民有何不快乐呢?这就是感同身受的意义所在。
回归现实,确实是这样,一个人吃独食快乐不如与大家一起分享来得更快乐,你一口我一口,那叫一个香;一个人闷喝酒快乐不如相约一起喝酒来得快乐,你一杯我一杯,拉拉家常,聊聊人生,那叫一个美;一个人K歌快乐不如众人一起K歌快乐,你唱一句我唱一句,全国人民其欢唱。
因此,与人分享快乐,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你乐,我乐,大家乐,这就是快乐会传染的人格魅力。
(好,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孟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欢乐不如大家都欢乐,目的是劝说齐宣王不能光求自已享受而不顾老百姓,要懂得只有实行仁政,老百姓才拥护,国家才稳定的道理。孟子用宣王听音乐为话题,说,你一个人听音乐很高兴,但老百姓听到音乐声,就愁眉苦脸地想,国王只顾自己快乐,我们百姓却生活在妻离子散的困苦之中,百姓能不怨恨吗!还有一个故事,宣王问孟子:文王建了个打猎场方圆七十里,百姓嫌小,我建了个打猎场才方圆四十里,百姓却嫌大,为什么?孟子说,文王的打猎场是当官的和老百姓都可进去打猎或游玩,所以百姓嫌小。你的打猎场只许你进去玩,老百姓进去是犯法,甚至误入场内也要砍脚,所以百姓嫌大。这两个故事都是来说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道理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阐述的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民贵君轻"把百姓看的比国王还重要,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说明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第一章,序号:2.1。与,介词,跟。少,少数人。众,指众人。唯说定语不说中心语,语法学谓之定语代替中心语。第一个“乐”,读yue,去声,动词,训诂为“欣赏音乐"。第二个“乐”,读|e,去声;形容词,快乐。孰,疑问代词,哪一种。全句译为“跟少数欣赏音乐快乐,还是跟众人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快乐?”此语是孟轲问齐宣王的话。表明孟轲的民本思想,要求齐宣王“与民同乐”,民众也才能“忧其忧”,民众才能与王同心同德,民众才能拥护爱戴你为诸侯王,民众才能归顺你,你才能拓展疆土,于是你才能称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得明白一点,“众乐乐”不是财富、收益的平均主义。直白一点,孟子是劝说统治者“吃肉的时候,别忘了留点肉沫和骨汤给百姓”之所以要劝说,是因为现实中的权贵都是吃独食的主,不愿意分享财富,吃完肉,不要的骨头宁愿扔掉,也不愿意赏给贫苦大众,所以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
第二,孟子是从统治者的立场出发,希望以“众乐乐”的假象来掩饰权贵的“独乐乐”。何为民本思想?就是看到了民众是创造社会 财富的根本,一旦竭泽而渔、杀戮贪欲过剩,百姓难以负荷,就会揭竿而起,推翻腐朽不堪的统治阶层。所以说给百姓一条活路,就是给统治者一条活路。何为牧民?就是大棒和胡萝卜的结合,让民众为了一丝希望忍受社会的不公和盘剥,让权贵们过上万久长存的好日子。
上一篇:上班上到想哭是什么样的感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