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高中,历史应该怎么学?
历史,自己的,知识孩子高中,历史应该怎么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笔记个人认为笔记最好做到书上,因为做到笔记本上根本懒得看,如果真想做本子上那就上课就把笔记做到书上下课再整理成思维导图写到笔记本上写两遍也不亏,当是会浪费很多时间,高二不知道但是高一的时间是真的紧,一不留神偏科能偏到哭,而且整理笔记特别麻烦,我正常来说一课知识点得整理30-40分钟,别问我为什么因为写字慢
4.时间,个人认为高中历史最重要的还是记时间,虽然前面有说历史不用背,那是指不追求高分的人,如果想拿80-90+必须记住时间,每个事件的时间都需要记住(因为我选物理所以并不追求高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刷物理题)时间真的非常致命,很多选择题,用时间来推算就能排除错误的答案。大题时间拿分的题可能只有1-2分但是能拿一分算一分,反正我是觉得时间最重要,记住了时间还能顺便记住事件推算出因果,当然我说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比如鸦片战争的时间马关条约的时间。
我学历史主要还是看书,看完一边又看一遍,一发书就先看完一边,每天又反复的看,能不记住我服你,其实也可以早点到学校用到学校到早读之间的时间来看,真的就当看故事书一样看,如果你觉得你无法把历史书当故事书看,那你对这科就完全没有兴趣,要么别选要么刷题。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但是这方法最少也能保证个60-70我就觉得历史死记硬背太枯燥了,不如每日的积累,到考试自然就会了。
真的!!!历史真的是靠感觉写选择题,因为历史选择题坑非常多,如果按照常识写压根就不能对,靠感觉的正确率怎么来?看书!刷题!死记硬背太枯燥了,这不仅会浪费你的时间也会挫伤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你不能拥有选选择题的那种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2年,经常遇到学生和家长询问如何学好高中历史,根据本人经验,只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历史单科成绩提高到70-80分是大多数同学可以达到的目标。下面就从高中历史学习的三大领域(课堂、课外和应试)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验。
一、课堂
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做到三点:第一跟上老师的思路;第二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第三是记下自己的疑问。
跟上老师的思路说白了就是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其实要做到这一点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学生听了一学期的历史课可能都没有真正听明白老师在讲什么。原因就在于,虽然老师讲课的内容在教材上,但是老师在讲课时有自己的思路,手中的教材是经过老师的二次加工创造的。这就像同样是下一碗面,不同的厨师放调味料的顺序不同,火候控制不同,最后做出来的面味道也不同。同一本书,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老师的讲解是把他的知识经验融入了教材之中,一般来说,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都会提到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跟上老师的思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抓不住重难点的问题,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跟上老师的思路是为了借助老师的知识经验抓住其中的重难点,但是知识的重点是由知识本身决定的,而知识的难点更多的是由学生的情况决定的。举例来说,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重点,这是本课知识所决定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它的地位,但是具体涉及其中的原因时,对有的同学来说政治因素是难点,对另一个同学来说经济因素是难点……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进而形成了知识难点上的个体差异性。说白了,你认为难的我觉得很容易,我觉得难的你可能觉得很简单。所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是提高听课的针对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但光是依靠老师的问题是不够的,最好的情况是提前准备好自己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有些问题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得到解答,有些则需要课后继续交流,而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又会触发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在课堂上把这些尚未解决和新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记录下来。我们千万要纠正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听完课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疑问,否则课就白听了。实际上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思维碰撞的地方,是引发更多思考的地方,而不是终结疑问的地方。解决一部分疑问,同时产生新的疑问,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一步步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事求是的课堂。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小的疑问有小的进步,大的疑问有大的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疑问的课堂多半是死记硬背的灌输式课堂,我们千万要注意。
二、课外
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外领域主要是阅读和练习。
阅读是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背景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广阔的背景知识是学生顺利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背景知识的学习必然导致死记硬背。就高中历史学习而言,适当的课外延伸阅读是必要的,它不仅不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反而能够增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像《全球通史》《图解美国史》《看得见的世界史:世界简史》这些都是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很好补充与拓展。对于古文基础不够好的同学来说,阅读一些白话版的古文史学名著,比如白话版史记、白话版资治通鉴,都是很好的选择。除此以外一些历史人物传记也是很好的选择,在阅读的同时一方面增长历史知识,另一方面那些杰出人物的成长经历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种不可估量的隐性教育影响力量。
课外练习是做适当的历史学科题目。这既是对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也是对应试技巧的锤炼。在做练习时,要理性看待做题的正确率。由于受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做题时的功利心很强,过于看重答题的正确率很多时候已经影响到答题应有的正确心态,这很不好。课外练习,尤其是平常的练习,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找出学习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后续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因此做题的关键意义不在于对错,而在于促进反思。做错的题目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做对的题目同样需要分析。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道题做对了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做对了,有的时候就是巧合了,蒙对的。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深入分析,只是因为做对了而沾沾自喜,那么下次还有这样的运气吗?无论题目做对还是做错,都要找到原因,这才是做题的正确态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