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高中,历史应该怎么学?
历史,自己的,知识孩子高中,历史应该怎么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 光有了“历”,有了“史”,其实还足以学好它。因为不是让你背个朝代,记个事件,再分析几个大佬的炸天的逆袭史,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其实你心里很清楚,这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脱离了任何历史环境去评价历史中的人,都是无根之源。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横纵交错,也就是历与史相互连接。不同朝代发生的具体历史事件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请你分析他发生的原因,不外乎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真的是放之四海皆为准!!!!我也是长大以后才明白的,这里嘲笑一下自己,高中的自己真的思想幼稚极了!)、政治制度、军事、外交、文化思想等方面。但是分析完了完了还不够,你要问问你自己,这样的事件,其他朝代有没有发生呢?其他朝代发生的同类事情有哪些原因呢?两相比较之后,如果他们的原因都是相似的,那么背后的共同规律是什么?而如果他们如果有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了相似或者相同的结果,这又是为了什么呢?不管得出的结果如何,你的思考都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如果你这么做了,至少你有一个最基本的历史观了。
第四, 而当你的基本历史观树立起来以后,你还要记住一句话“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啊,同样的一件历史事件,有人的看法是这样,有人的看法是那样。比如之前有个小伙伴在美国学教育的时候,某次去到一个学校实习,看到小朋友的历史书上写的是中国古代有两个女皇帝,一个叫做武则天,一个叫做慈禧。可能你就要笑了,慈禧明明就是太后来着,她又没称帝,咋就女皇帝了呢?但你换个角度想:那时候大清谁做主?慈禧啊!那个时候外国使者见到的大清最高领导人谁啊?慈禧啊!那时候清朝大臣听谁的?慈禧啊!在外国的人眼中,那时候的大清国主就是慈禧啊!这么一想,这个说法倒是没毛病啊!(当然,这种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我只是举个例子,当时和小伙伴聊天的时候,我们俩还争论了一下下,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现象,当然,明显歪曲历史的,扭曲历史的咱们一定要零容忍!)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要有一个平衡的历史观,这个事件这史学家怎么说,证据是什么,那个史学家怎么说,证据是什么?你看了之后,谁的论断更有道理?你怎么看?这才是“以史为鉴“。
第五, 保持一个开放并且发展的历史观。啥意思,就是历史事件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其实是无数个偶然的事件最后其中一个实现了,变成了历史。虽然有点玄幻,但我一般都是这么认知的:偶然中的必然吧。所以,不要试图从一个个历史事件中去总结一些真理什么的,大的历史发展发现可以被把握,而小的事件大概率是偶然,这就是开放的历史视野;而发展的历史观就是——考古还在继续,指不定哪天出了一个新文物,就把之前的历史结论推翻了,或者指不定就发现个文物又能证明哪个历史猜想了。千古第一坑——《论语》不也能更新么?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不会给你说到书本上到底该怎么学,而是一种思维,这是一种历史思维,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 如果以后你学文学,请在历史的框架中,关注到历朝历代的风骚(没有贬义)文人,他们的思想及作品是那个时代最有意思的东西。
第二, 如果以后你学政治,请在历史的框架中,去挖掘官员们的具体事件,知道他们的思维模式,然后你就能明白很多书上不会告诉你的道理。
第三, 如果以后你学习哲学,你懂的,哲学史就是思想发展的历史啊!
第四, 如果你学物理化学和数学,摸着你的良心说,难道你没听到经典物理史么?数学发展史?化学的发展史么?
最后,祝大家都能好好学历史,好好思考,这个世界好有趣,这个有趣的世界的过去就是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海沉浮,无论是高中生初中生知者甚少,精通的更是少之又少,历史就是一条滚滚奔流的长河日夜不息,奔流不止,每个人都是这滚滚长江中的一朵浪花,从古流到今,从春流到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奔流不息,人生的长河虽然漫长而又短暂,但人类的脚步始终从未停步,从盘古开天劈地到女娲补天,经过了多少苍桑岁月,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又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从秦始皇到商朝再到唐宋元明清\u0008再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有了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致于高中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新闻背景根本无从学起。不过中国的地理构造山脉走向山川河流各大湖泊也是有目共睹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三山五岳三大平原三大高原各名圣古迹也多,整个历史在高中很难精通还要去实践才能学好学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本人六年高中历史教学的感悟和当前高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察的要求,要学好高中历史应注意:首先,一定要学好语文。对语言文字材料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加工处理能力,决定了你能否学好高中历史和应对高考的基础条件。高考命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已成为基本范式。第二,要形成历史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关信息是海量的,死记硬背知识是没有前途的,将所学知识按一定逻辑顺序整理成自己的框架提纲,重点把握宏观历史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才能将众多零散知识串联起来,也就能记住更多,避免识记成一团乱麻。第三,要学会培养历史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的学习研究乃至考试考察的方向,不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方面,在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大多也是从正反两面、内外角度或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回答和思考。第四,要学会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和理解历史。历史不应该在故纸堆中,今天的种种社会现象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从现实生活中来选材更有助于培养历史兴趣和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比如美国政府关门事件,就可以很好的诠释和理解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究竟是怎样相互制约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