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在叛逆期该不该管?
孩子,叛逆,父母孩子在叛逆期该不该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我们又怎能跟孩子赌气?若是我们赌输了,换来的是飞扬跋扈的孩子;若是我们赌赢了,换来的是孩子的恐惧和受到威胁的安全问题。面对孩子的置之不理,我们该做聪明的父母:
1、收起自己的坏脾气
亚里士多德说过:“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
孩子只是贪恋游戏,只是想多玩一会,有些父母会对孩子吼叫或责骂,有些父母则会跟孩子置气,留下冰冷的背影,孩子选择追上父母不是因为孩子变得听话,而是因为孩子多了一份恐惧。聪明的父母请收起自己的坏脾气,给孩子多一些温柔,多一些沟通。
2、不要“扔”下孩子
“你不走,我走了”,这句话让父母百试百胜,却在一步步摧残孩子幼小的心灵,把孩子推向更加恐惧的边缘。每个孩子都会追上来,不是父母赢了,而是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只因孩子害怕失去父母。转身离开就是给孩子增加恐惧和危险。
3、学会跟孩子沟通
沟通是父母跟孩子最好的交谈方式,也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叫不动”的孩子,父母可以先尝试说出孩子的心里话,“你是觉得这里很好玩吗?”先得到孩子的肯定,再跟孩子说回家的原因,同时给孩子一个承诺,下次我们什么时间再来玩?
不管什么时候,沟通永远胜过跟孩子置气,当父母控制不住要跟孩子置气的时候,请先想好后果。有一段话说的好:最好的父母,是永远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幸福的家庭,是不会有犀利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应当做聪明的父母,收起自己的坏脾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不跟孩子置气,不给孩子留背影,不把孩子置身危险之中,学会沟通,学会猜测孩子的心里,学会跟孩子温柔的对话,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要管,而且要与孩子站在同一阵营,给予充分的尊重,完全的信任,全部的关爱!
我家孩子从初三开始判逆,目前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整个过程有点像过山车,也有点像剧本,基本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发展阶段。现在,孩子是不是处于叛逆尾声,暂且不敢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叛逆高峰期已过,即使再度来袭,我们也胸有成竹、有备而来,不会像当年那样手足无措、诚惶诚恐、暗无天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清了叛逆期的一些基本特点,熟悉了孩子的一些特质,也有了一些应对的办法。
首先,要了解叛逆期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判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我家孩子在叛逆很严重的那段时间,将批判精神进行到底。在家里,我们说句很平常的话,孩子也要辩驳一番,比如吃饭,要三番四次的喊,还不能有情绪,否则,一连串的为什么就要轮番轰炸,为什么到点就要吃饭,为什么喊了我就必须来,为什么要和你们一起吃……;在学校,老师批评班上同学,孩子回家会愤愤不平,说老师语气不对,批评的方式也不妥,批评的话语也经不起推敲……总之,世界万物,没有看得顺心如意的人和事。唯有自己,完美得不可挑剔。
其次,叛逆期不是万恶不赦,应当理性客观看待
叛逆期,不是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但也是孩子历经青春期成长的正常阶段。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孩子的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既不能谈虎色变、盲目诋毁,也不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孩子出现叛逆期,我常向同学、同事、朋友求助。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朋友,听我忧心忡忡地叙述完孩子的非主流表现外,他一阵呵呵大笑,听起来怎么那么可爱。我半天没回过神来,还可爱,可恨得想逐出家门。老朋友徐徐道来,孩子叛逆,要一分为二地来看,不都是缺点,也有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优点,共同克服缺点和不足。
叛逆的孩子具有批判精神。正值青少年的他们,血气方刚、善于思索、喜欢表现、勇于提问,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畏惧老师父母、迷信课本,他们正处于创新的觉醒阶段,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另辟蹊径,从更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虽然具有时难免会钻牛角尖,但他们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创新求异的反传统正是批判精神的萌芽。
叛逆的孩子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叛逆的孩子,不再顺从、听话和依赖父母老师,取而代之的是独立、有主见、有闯劲,这种心理的产生恰恰标志着他们心理发展过程的某种飞跃,是其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之一。
所以,叛逆的孩子,不尽是劳心伤神,也有可爱瞬间。
最后,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孩子,感化孩子成为可爱的叛逆者
孩子的叛逆心理,在某种意义上是渴望独立、向往自由的内心诉求,是要求成年人对他们人格的尊重的外在表现,是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的体现。叛逆的孩子,首先要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这种强烈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父母要给予孩子最大的空间,尊重他的所思所想,尊重他的一言一行。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征求父母的意见,反过来尊重父母。
叛逆的孩子,一方面在思想上追求“标新立异”,一方面内心又极其敏感脆弱,把握不好一触即发。只要孩子在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父母即可充分信任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让孩子获得思想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共鸣,敞开心扉倾诉烦恼与困惑,减少冲突对立。
面对叛逆的孩子,父母还要纯粹地关爱孩子。怎么做到纯粹的关爱,就是不讲任何条件,不因任何事情附带任何情绪,也没有任何目的,就是发自内心地付出,简单、纯粹、深刻、持久。当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地关爱,孩子总会感受到父母的真心,总会淡化孩子内心的阴霾和偏执,潜移默化地会逐渐改变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