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近年开始散养了一些家鸡,一年左右发现大量鸡出现萎靡,脸色变黑,甚至死亡的状况,是品种问题吗?
疫苗,免疫,鸡舍近年开始散养了一些家鸡,一年左右发现大量鸡出现萎靡,脸色变黑,甚至死亡的状况,是品种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就是吃了霉变物。我也是放养鸡的,我知道鸡吃了霉变食后,鸡会出现:萎靡'缩脖'羽毛蓬松'没静气神。
建议:玉米囤货不要多,够半月就行,这样避免玉米霉变。喂食前做到闻一闻'看一看。
第三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疫苗。鸡从出生到长大再到被做成火锅。这当中疫苗是必须要有的。比如:新城疫苗'法氏囊'禽流感。我们这里还要去防疫站备档才能养鸡。不然就不能上市卖鸡。
建议:防大于治。
以上是我个人看发,有不足望高手支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像我们在农村的人。老年人鸡家每户都会养。主要是给自家吃的。一般生病都会在夏天,天气太热了。现在农村的那些垃圾不干净。就会引起生病。鸡瘟病吧。一到夏天发病率高。一旦得了那个病,那个鸡。一天就死了。一般那些专业养殖户多到山里面去养。干净卫生,不会受到那些垃圾的污染。一般农村的老年人自家养的没多少只鸡。都是散养。一到夏天,碰到那些垃圾散发的臭味,就会感染发鸡瘟。就像得了瘟疫,传染病一样。一只接着一只。见怪不怪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1、进鸡苗前没作好充分准备,鸡舍无消毒彻底,保温设备欠佳,工作安排忙乱,鸡苗进舍后没及早开饮开食,未能做到精心育雏,培养壮苗。冬天,对小鸡注意保温,但忽视了中、大鸡的保温,造成大量死亡。
2、大多数养鸡户缺乏经济实力和长远打算。鸡舍简陋,基本设施与技术条件差,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如育雏期多用煤炭炉保温,不能自动调温,温度忽高忽低,易引起疾病。
3、不少养鸡户亦工、亦农、亦牧,只讲效益,不重科学。因此好价时多进苗,在同一间鸡舍养着2—3群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密度大,通风不良,根本做不到“全进全出”与严格消毒。以致病原代代相传,毒力增强,“百病重生”,增加了“防、诊、治”的难度。
4、用药不合理,有盲目用药、乱用药或不用药的现象。如用药不及时,延误病情;用药过量,引起中毒;守旧用药,致使产生抗药性与耐药性等等。另外,目前市面上假药及不合格药品众多,养户难以分辨真假,也是造成死鸡及养鸡成本增高的原因。
5、管理粗放,卫生差,忽视消毒,致使大肠杆菌、霉形体等病严重。鸡群用药时,发病与死亡明显下降,但停药后2—3天又复发,这是环境污染严重所致。有的病弱鸡没及时隔离处理,死鸡和鸡粪没认真做到无害化处理,灭鼠杀虫没做到制度化,造成病原扩散,重复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年左右出现此类问题肯定不是品种问题,考虑群发性疾病感染。鸡粪区域撒生石灰,伺料添加中草药抗生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鸡蛋是一家人的营养来源。
清楚的记得,妈妈会在我生日的当天给我煮两个鸡蛋,那时吃两个煮鸡蛋是很奢侈的。
在农村家家都散养一些鸡,多的二三十只,少的几只。用以自家食用,剩余的也可以换钱贴补家用。
那时的鸡都是自孵的。发现家里有抱窝的老母鸡时,就找个筐,里边垫上草,把鸡蛋放在草做的窝里,在把抱窝的老母鸡放在里边,最后还要在上面盖个筐,防止老母鸡长时间离窝,造成鸡蛋坏死。这个场景依然记忆犹新,相信好多朋友都好久没见过母鸡抱窝了。
家里好几年没有喂这种散养鸡了。这几年一直吃买的鸡蛋和鸡肉,口感很差。特别是鸡蛋,鸡蛋打在碗里蛋液很稀,没有自家散养鸡的那种发黄、粘稠感。
今年爸爸又逮了100只小鸡,说以后还是吃自己喂得鸡。
根据以往家里喂鸡的经验,感觉鸡最容易得病的阶段是,刚孵化出来的小鸡,这时的小鸡抵抗力差,容易得病。
如你描述:一年的鸡、面部发黑、慢慢地死去。这种情况和品种无关。一年的成鸡又过了刚孵化的阶段。我感觉以下两点最有可能:
一、传染病导致(鸡瘟)
散养鸡整天在野外跑,在觅食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病死的家禽或者病死的飞鸟,导致染上病毒;还有与别人家得病的病鸡在一起觅食、打闹。这些都是传染病的来源。
二、饲养管理不当
在农村好多都将剩饭、剩菜还有一些变质霉变地食物喂了鸡。这样也会导致鸡得病死掉。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可能地就是鸡在外得了传染病。而死掉。这时,就要及时将精神不好的疑似病鸡隔离喂养。并对鸡舍消毒处理,防止病情扩大。希望分享经验对你有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