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父母,还是应该整天用“听话”,“乖”来要求孩子吗?
孩子,父母,听话作为父母,还是应该整天用“听话”,“乖”来要求孩子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父母为什么要求孩子“乖”
大家可以尝试想一想,自己曾经跟孩子说“乖一点”的场景。
出游的时候孩子放飞自我,到处乱跑,需要照顾弟弟又管不住姐姐时“姐姐,要乖一点”
孩子吵吵闹闹想要一个东西时“你长大了,要懂事”
孩子磨磨蹭蹭不愿做某件事时“就不能听话一些吗?”
……
大多数时候,我们希望孩子“乖”其实是希望孩子如我们所期望一样。但是我们所期望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
是我们的担心?
还是我们内心的失控感和控制欲?
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一个1岁半的孩子想自己吃饭把饭菜弄到满桌子都是,摔了碗掉了勺,很多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就会阻止孩子继续自己吃饭“不要弄得到处都是,妈妈喂你”
那这位妈妈阻止的原因在哪里呢?如果是因为担心孩子吃不饱,也许我们可以想想别的办法,补充回来,如果是担心太乱,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下担心,让孩子自己做做探索?
二、“乖”孩子的结果
有一个故事说到两兄弟,哥哥非常乖巧懂事,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但是弟弟特别任性,如果是他想要的玩具,想方设法都会要得到。
最终这两兄弟的结果是哥哥发展平平,不太差也不是特别拔尖,而弟弟……
弟弟在高中的时候就跟父母说不想继续在高中读书,想要出国学习设计,最后成为了顶级的设计师。
很多父母定义里的“乖孩子”就是“听话懂事的”而这种“听话”的孩子往往很难有自己的主见,长大后往往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或者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摸索。
三、打造“合伙”亲子关系
那么,难道我们要培养一个跟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吗?其实不然,在家庭中,相比较于培养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可能更应该去关注营造怎么样的家庭氛围,打造怎么样的家庭关系。
在亲子关系打造上,我的个人建议是尊重彼此的独立性,相互关爱,相互合作。
父母需要做不往往不是教孩子什么,孩子天生聪明,他们本就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父母需要做的不过是在他们需要时及时给予协助,建议。
看到这点,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便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自己的独立性。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去尝试摸索,相信他们可以做选择。同时,父母也更能与孩子进行合作,相互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词:“整天”、“听话、乖”、“要求”,反映了当代不少家庭教育的盲点,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三个关键词的剖析,来探寻父母对孩子相对正确的教养方式。
01
“整天”
父母为什么需要“整天”去强调或要求孩子某件事情?说明父母所使用的方法,效果不持久,没有治根,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口服心不服,因此孩子没过多久“老毛病”又犯了,所以才需要父母用“整天”来不断跟进。
优点:反复强调,容易造成家长自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的假象。
缺点:容易激发孩子反感、叛逆的情绪:“每天唠叨,烦死了!”
02
“听话、乖”
这句话一般用在哪些场合?
1、对孩子提出要求:“听话,赶紧睡觉去!”、“乖,赶紧去写作业!”
2、对孩子进行表扬:“你真听话,这件事完成得真棒!”“你真乖,是妈妈的好孩子!”
3、对孩子进行批评:“你怎么那么不听话?真的被你气死了!”“你这么不乖,我不要你了!”
优点:直接省事的表达出父母的情绪和态度,有效的对孩子施加了压力,迫使孩子在短时间做出改变。
缺点:
1、以“听话啦……”“乖啦……”的方式要求孩子做某件事,实际上是父母主动降低了自己的自尊和父母的威严,以讨好孩子的形式来与孩子沟通,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有点“贱”因为你在用发低姿态的方式来求他,因此,这种沟通方式要不得。
2、“听话、乖”这是对人的评价,容易导致孩子将所做的事情,与自己的为人紧密联系起来,这件事做好了,父母表扬了,就认为自己很棒,无所不能,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心态;相反,如果某件事搞砸了,比别父母或老师批评了,就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情绪容易大起大落,无法形成稳定的自尊和自信,甚至容易发展成自卑内向的扭曲心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沟通方式也是要不得的。
03
“要求”
“要求”这个词,一般用在军队或者公司上级对下级不可妥协的期望——你必须这么做,这是我的要求!,用在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
可以说合适。原因在于,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相关注意事项,让孩子少走弯路,避免出错——这是我的经验,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听我的准没错!
也可以说非常不合适。原因如下:
1、不平等的沟通,势必导致孩子希望用反叛的方式来争夺更多的权利:“你看吧,你指挥不了我”。
2、孩子的兴趣以及内在动力被无情剥夺。孩子本来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结果父母一要求,孩子把学习当成了应付父母的工具,或者为了讨好父母的手段之一,不利于孩子长远的知识积累和改变。
04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呢?
1、不要整天唠叨,应该在固定的时间(每周\\天一次),讨论相应的内容。可以是以家庭会议的形式展开,也可以是在每天傍晚陪孩子散步的过程中讨论,总之,当沟通变成家庭中的固定环节,改变就自然而然发生,既不能滥用,也不能缺位。
2、父母要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件事,妈妈不认同,但是妈妈能够理解你的感受”、“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很难过,但是妈妈依旧爱你!”,让孩子知道,他只是这件事情没做好,而不是他这个人有问题。
3、用双赢沟通,代替单向的要求。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妈妈希望孩子早点写完作业,早点休息,应该和孩子平等沟通商量——如何在保证完成作业以及不影响休息的前提下,看电视,以此促成双赢局面。
4、用激发兴趣以及强化动力的方式替代要求。孩子之所以选择坚持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件事能够带给他持续的快乐,相反,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做某件事情,则因为那件事会带给孩子不好的感受,因此,父母想要改变孩子,应该以激活孩子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为切入点,让孩子由内而外快乐的改变,具体怎么做你?有四个步骤:
上一篇:现在大学里考驾照有优惠吗?是在大学考好,还高考结束后考驾照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