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叫封疆大吏而不是封疆大官?
封疆,大吏,大官为什么叫封疆大吏而不是封疆大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封疆大吏又叫封疆大臣,本来就是个雅称叫大官太恶俗,这里的吏是指地方官,不是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吏,治人者也。——《说文》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封疆大吏就是指地方上的大官中央的大官是不会被称大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只能通过网上所闻和身边的谈过的类似的问题来说一下。首先先解释一下“吏”,
吏一般是指在政府部门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员,一般是没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一般道德情操地下 被考上科举的看不起。从隋唐开始至宋至明至清,儒生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刀笔吏逐渐受重用,二者界限越来越模糊。封疆大吏说到底也是皇帝管理地方事务的大管家,地位不如以前高。封疆大吏一说主要在清代提出,在清代官员都是奴才,所以用吏能体现皇权对于这些人既重用但有鄙夷的心理。
所以封疆大吏又叫封疆大臣,本来就是个雅称叫大官太恶俗,这里的吏是指地方官,不是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吏,治人者也。——《说文》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封疆大吏就是指地方上的大官中央的大官是不会被称大吏的。
而且封疆大吏一般都是总督、巡抚、布政使之类的一二品大官。希望这个回答对您起到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吏”本来也是官的称谓。在上古时期或者是秦汉时期,吏其实也是官,这一概念到明清的时候还沿用,比如称督抚为封疆大吏,称有才能政绩的官为循吏,不过这只是在特殊语境下使用的吏的早期概念含义,一般情况下则官、吏分明。
封疆大吏又叫封疆大臣,本来就是个雅称叫大官太恶俗,这里的吏是指地方官,不是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吏,治人者也。——《说文》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封疆大吏就是指地方上的大官中央的大官是不会被称大吏的
吏一般是指在政府部门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员,一般是没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一般道德情操地下 被考上科举的看不起。从隋唐开始至宋至明至清,儒生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刀笔吏逐渐受重用,二者界限越来越模糊。封疆大吏说到底也是皇帝管理地方事务的大管家,地位不如以前高。封疆大吏一说主要在清代提出,在清代官员都是奴才,所以用吏能体现皇权对于这些人既重用但有鄙夷的心理。
吏虽然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不高,但在地方官府中,还是有很大的权力的,老百姓很多时候往往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些吏,所以其能量确实不小。
最后,欢迎各位文人墨客,在末才拙见下方评论处传经送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疆大吏的说法是在南北朝之后出现的,之所以叫吏,南北朝之后出现三省六部。吏部乃六部之首,所以很高位子的地方行政长官,叫封疆大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作答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先要剖析一下“官与吏"的意思。至秦开始“官和吏"意思是共通的,官就是吏,吏就是官。都是朝上的官员。但到了魏晋时“官、吏就有了本质的区别了。官是科班岀身,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行政人员,薪水由国家发放。吏已经变为由官任命的从属人员,在官的领导下靠专业技术食饭的从属人员了。薪金自然由官发放了。区分了官与吏的不同后,再看看“封疆”二字,“封彊”本来指被封彊列土分封出去的皇族的“王”,而非“官吏”。在其后的封词里加“大吏”,就是说明封疆大吏只是“权力很大”的“官吏”,并非“诸侯王”。正因为这一点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被任命为管理一方的“地方大臣”虽然拥有极大的权力,但只是皇家派岀去工作的一个小吏。在工作中要尽忠职守,时刻孝忠于皇家不要为所欲为,更不能造反。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解释合理吗?谢谢大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吏和大臣是二种官职的称呼吏是指古代的地方官大臣是指在京城工作的官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