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叫封疆大吏而不是封疆大官?
封疆,大吏,大官为什么叫封疆大吏而不是封疆大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叫封疆大吏而不是封疆大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各种影视剧的热播和网络小说的传播,我们经常会听到“封疆大吏”这个词,当然这个封疆大吏并不是人人想当的,大部分的官员都对它避之不及。
至于说为什么“封疆大吏”叫“封疆大吏”而不叫“封疆大官”,其实和“吏部”不叫“官部”是一个道理的,这属于雅称,其实封疆大吏和封疆大官意思都是一样的,这里的“封疆大吏”一般指的是清朝的总督或巡抚,他们听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并无实权,这个像素就一笔带过了。下面我来为大家说说“封疆大吏”这个官位,一个所有官员避之不及的官位。(▲封疆大吏-袁世凯)
封疆?大吏?
何为封疆-封疆一词起源于周朝的分封制,封疆即裂土封王,如春秋战国时的那些诸侯国;何为大吏-“吏”指的是官员的意思,顾名思义这个词就比较好理解了,用我们的大白话说就是品级很高的大官。
“封疆”二字,原本指代的是那些裂土封王乃是“诸侯王”而非“官吏”。封疆一词后面加上“大吏”二字,也就是说封疆大吏只是“权力很大”的“官吏”而已,并非“诸侯王”。封疆大吏这说白了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结合。
说白了,“封疆大吏”也就是个为皇帝打工,虽镇守一方但受中央管辖、受中央调遣。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却要承担着比那些诸侯们更大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一个封建社会管理上的飞跃。
(▲清朝官员)
大官、小官避之不及的“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官居一品却一年到头没什么正经事做,说是一品大员但是更像是一个使者,被分配到距离朝廷很远的地方,说是镇守一方,但是手无实权,更多的是为皇帝打探一些秘密的消息,比如谁有谋反之心之类的,这样子皇帝就能够确保自己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确切的消息。
那么如此重要的职位为什么那么多人避之不及呢?就像我前文所说的,虽然这些人位居一品但手无实权。倘若无所职可谋的话,那就算你官再大也没办法融入到地方官员中去;没实权自然也没有人需要求助于你,就算求你,你也帮不上忙,那自然也扯不上什么利益,没有利益再位高权重对古代的大部分官员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自然所有人都避之不及!(▲清朝总督)
当然到了清朝后期这些“封疆大吏”的情况发生了改变,他们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走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晚清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当时的曾国潘、李鸿章、袁世凯等“封疆大吏”对于稳定一方政治与势力都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当然,这些人一般还会挂有六部尚书的头衔,这个时候的“封疆大吏”才能算是货真价实的一品大员,也只有在晚清的时候这些封疆大吏的地位才会尤其突出。
欢迎【关注】像素说历史,专注回答历史类问答,有观点、敢说话、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揭秘历史的真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疆大吏其实和封疆大官一个意思,另外又叫封疆大臣,本来就没什么特别的差别,也就是一个雅称而已,毕竟叫大官显得太俗气了,这里的吏是指地方官,不是指那些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吏,治人者也。--《说文》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封疆大吏就是指被指派到地方上的大官,在朝廷中央工作的大官是不会被称大吏的。可是封疆大吏其实和封疆大官其实意思一样,就是叫法区别而已。古代雅称例如对方的父母叫“令尊”“令堂”,自己的妻子叫“内人”“贱内”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爱吃炸酱面的独爱炸酱面,我来回答
吏是指地方官,不是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自古以来官吏不分家,一般在中央的官员多称为某某官,而在地方上治理百姓的一般叫吏。官员主要是管理人,相对无须一些,而吏则是更多的介入到具体的事物管理中。吏,又统称为胥吏,分为文吏、胥役两种。文吏主要掌管文字、公文杂务等。胥役也可称为衙役,主要供奔走驱使,跑腿站堂,随从外出、扈从,还有催征赋税、看守、押解人犯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一个典故或者词汇要流传下来,要满足几个条件。一个是准确表达意思,一个是利于传播。大官和大吏,我觉得大众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从表意来看封疆大吏和封疆大官效果差不多。
从传播性来看,封疆大吏明显更有优势,因为押韵啊,听上去朗朗上口。上千年来,文人墨客和普通老百姓都能够传颂,一定是在文章中不失文采,并且朗朗上口的。
综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