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的唐朝贵族为何不愿娶公主?
公主,驸马,唐朝有的唐朝贵族为何不愿娶公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很多朝代,高中状元、做驸马,是人生的两大幸事。然而,在唐朝并非如此。
唐初,有个名望家族的薛元超娶了唐太宗的侄女静公主,这个联姻应该来说是门当户对的,一个是皇族,一个是名门,没什么问题。但是,薛元超却公开对人说:
“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薛元超为名门望族,很有钱,但是人生有三大遗憾,首先是没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第二就是没能够娶五姓女,第三是当官而不能参与修国家的历史。
五姓女指的是名门望族崔家、卢家、李家、郑家、王家,这里的李家跟李世民没有任何关系。
而这个薛家,还不是最出名的崔卢李郑王,薛家跟这五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薛元朝娶了公主并不满意,对没有能够娶到五姓女感到很遗憾。要是这最出名五家就更加看不上皇族李家的公主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隋唐时期士族观念根深蒂固
东汉以后,三国纷争,晋朝以后更是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代,百姓长期处于战乱之中,无论是内部还是边境都有匪徒要侵扰他们,朝廷已经不能保证百姓的安全,百姓只能自觉的向一些有官场背景,有文化,有名望,有实力的家族靠拢,久而久之,这些家族就会发展壮大。在战乱中,这些名门望族是唯一的依靠。
后来隋文帝又统一了中国,但是不久又陷入了混乱之中,使士族观念更加浓厚。唐朝建立以后,很多官员依然是前朝的官员,唐朝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也必须任用这些名门望族。
这些名门望族几个朝代下来都有人在朝廷当大官,积累了很大的财富以及人脉,并且名门望族之间通过联姻的方式密切结合在一起。
在当时,他们未必看得起皇族,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爆发户,也就是现在说的土豪。
名门望族都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并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更加希望可以娶一个知书达礼的人。而在唐朝,武则天掌权之后,私生活混乱,这些公主们也会深受影响。当然作为公主,她们也是有一定的脾气的,对于名门望族家的公子很难接受,他们什么都不缺,干嘛要找罪受呢?
那么这些名门望族家的公子要娶谁家的女子做老婆呢?前面说过了,他们之间很多都是联姻的,崔家向王家的提亲,王家向郑家的提亲,就这样他们结成了一个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要是其他人向这些名门望族家的女儿提亲可以吗?一般的家庭,他们当然是可以拒绝的。但是要是有人通过各种方式在朝廷当了大官呢,这个大官手中的权利是很大的,这些名门望族也不敢轻易得罪的,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提高聘礼。你当了官,想娶我们家的女儿可以,要花很多钱,只要你不是贪官,这些聘礼你就出不起。但是,对于名门望族之前又不用收很高的聘礼,就这样,这些人家的女儿还是没有外流,公子哥们有的是挑选,为什么还要去做驸马,摸老虎的屁股呢?
唐朝的应对措施-重修《氏族志》、《禁婚令》
早在唐太宗时期,他就想改变以名门望族为尊这种社会现象,他要让社会上达成一种共识,就是以官位为尊,哪一家有人当了高官,这一家的门庭就应该比别人显赫。要是娶了公主,做了驸马,提拔当了大官,这一家地位也应该提高一个档次,而不是娶了名门望族家的女儿才提高档次。
唐太宗为了了解社会的情况,更好地进行管理,让高士廉重修《氏族志》,这个《氏族志》在民间是有流行的公认的版本,但是唐太宗认为它不准确。
高士廉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还是按照崔、卢、李、郑、王·····这样排下来,唐太宗看了很不高兴,他对高士廉说:“崔家、卢家,这两家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人当大官了,这些家族都是在买卖婚姻的,卖女儿发家的,为什么还要排在第一位呢?”可见,唐太宗对于这种社会想象很不满意,高士廉面对皇权只能做了一点妥协,将皇族李家排在第一位。但是,运用政治权利去改变这种想象必须需要一定的时间。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唐高宗,社会上的士族观念还是没有多大改变。唐高宗认为,名门望族之所这么根深蒂固,以至于连皇家的公主都看不起,就是他们相互通婚,彼此结合。唐高宗要从这里打开缺口,于是颁布了《禁婚令》,《禁婚令》就是要禁止名门望族之间彼此通婚,甚至有些家族的名字都列出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权力,这些名门望族不敢明着通婚了,但是他们可以暗暗地进行交往,在女儿还少的时候就送到了夫家。
在皇权的压力下,名门望族的势力就这样逐渐降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这回事?现在可要攀高峰[呲牙]
少奋斗Xx年,再包一个小3,单位见人客气,拼了人气,装老10,就镂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随时头上绿油油的,更不能出去沾花惹草,而且能娶公主的基本上都是家庭要么有地位,要么家财万贯,如果是你有钱有势,愿意去个随时给你戴绿帽。还把你管的死死的公主回家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得分时期跟情况。
在初唐的话,公主们嫁的人都是名门望族,而且有些二嫁的嫁的门第还比头次嫁人的时候更高一些。
翻了下新唐书公主列传,我发现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言不合就得跟公主陪葬
一开始有不娶公主说法的是新城公主第二任驸马之死。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永徽三年(652年)正式与长孙诠完婚。夫妻俩感情很好,直到显庆四年(659年),长孙诠因为被家族牵连流放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杀,新城公主改嫁韦正矩。不久之后,龙朔三年(663年)二月,病逝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时年三十岁,以皇后之礼陪葬于昭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