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多少人是自己再苦再累都要为孩子拼,买房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在城里读书的?
孩子,父母,都是有多少人是自己再苦再累都要为孩子拼,买房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在城里读书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多少人是自己再苦再累都要为孩子拼,买房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在城里读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多了,托起明日好太阳,吃尽人间苦也乐意,中国父母太伟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具体的数字,恐怕目前也没能清算出来吧。相信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10对父母中应该有9对会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城里买房吧?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许多父母也许在结婚之前还是为自己活,还会想着给自己置办些衣物,买些好吃的,但结婚后一切就开始质变了……
每天早出晚归,挤着地铁,拥着人潮,省吃俭用存钱扎根买房,也许拿着5000块钱的工资,也得拿出4000块还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节衣缩食,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在城市落户上学,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所谓“赢在起跑线上”。
但这一起在旁人看来也许是又累又苦的,在这些父母这里并不是的。这是幸福,是为之努力的动力源泉,中国父母的观念多数都是这样呀:只要孩子好,就一切都值得;只要有能力就给孩子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啥总要站在苦和累的角度看问题呢?
父母从个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的话,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也是个人能力提升的证明啊,多少年轻人喊着要实现自我价值,价值从哪里体现,很多时候不就是从工作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就说能赚到多少钱上体现的吗?
人到中年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本身就是负担重压力大的年龄,但也是个人精力、耐力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在父母有天身体不适、在自己想要买个喜欢的车/包、在孩子想上个兴趣班,能掏得出钱还不吃力,难道不是成就感吗?在工作上积累了经验,职称上去了,由职场菜鸟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前辈,这是不是也算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成就感从哪里来?还不是吃苦受累来的。出门在外,要学习要成长,要取得成绩,哪有不受委屈不吃苦的呢?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的成绩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现在不苦不累,视金钱如粪土,父母病了没钱治,自己没有体面装扮受人白眼,孩子想学个什么东西没钱,老了拿点退休金省吃俭用的过日子?谁能打心眼里说我不在乎呢?
吃苦受累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孩子不背这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可以说只要有能力的父母,都会拼尽全力去大城市买房子,让孩子在大城市读书,接受好的教育。自己再苦再累都觉得高兴,只要孩子能赢在起跑线。
我们是没有能力的父母,深漂十年也没有在深圳买房,只能勉强把孩子带在身边,租房子住。上私立小学,但是这样也没觉得不好。
因为能力就在这里,够不着的东西,想都不愿意想了。想多了对自己是折磨,多少人背着房贷的压力,打三份工。
周末再也不会去上馆子,不过对于我来说,我没有房贷也没去上馆子,因为收入实在是有限。加上小孩在身边,开支可能会更大点。
能让孩子每天有水果吃,想买玩具的时候。妈妈不会囊中羞涩就觉得满足了,至于买房子,迁户口让小孩上公立学校,这些我都做不到。
我不知道我啥时候就不想上班了,不想在这个城市呆了,我要回老家了。
所以目前为止,对我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租房子住,同时我也很佩服那些能为孩子背上巨额房贷的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父母是普天下最勤劳质朴、最爱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自己宁愿倾尽一身,劳碌一生,甚至一身病痛。
为孩子买学区房,租高价学区房,护送孩子读书。这是种伟大爱的体现。但,爱是有限度的,一定要懂得依据孩子自身实际,要懂得量入为出。如果孩子自身学习情况严重偏差,不适合那个较远的学校,还是不适宜买学区房供看护他学习。如果差距不大,孩子自我奋斗决心很大,那无可厚非,当然的支持。如果成绩很好,那当然非常适合,也当支持。量入为出。也就是吃饭穿衣依家道行事,不能太自不量力。假如经济条件很差,那不适合买房,最多适合租房,毕竟只有那几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儋州市雅星镇有多少个行政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