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看不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想给他看关于《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可行吗?
孩子,演义,自己的孩子看不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想给他看关于《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可行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看不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想给他看关于《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可行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段文字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段话。还不认字时,在爷爷的两下戒尺之下,已经在心中滚瓜烂熟。恍如一眨眼的时间,却已经身为人父,对这段话又有了新的理解。
儿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把《诫子书》也背过了。孩子背过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穷庐是不是指家里没有钱?”当时听到这句话,我们全家都笑了。
现在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愿看书,或者觉得这个年龄看不懂名著之类的书籍。这其实还是一种误解,最主要的还是引导的问题。
孩子刚上小学时,家长会上老师给家长们提了三项要求:
一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读书的氛围。尤其是不要孩子在读书,而家长却在看电视玩手机。最好孩子在读书学习时,家长也捧起本书看。
二是一定要加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语文的学习,仅凭教科书上那几篇远远不够。语文学习的好坏,最后都要归到课外阅读量上。
三是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多看书。视频的特性,会对孩子有些强大的吸引力。书籍所产生的吸引力没有电视的强。当孩子经常看电视后,书籍就很难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视频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
儿子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我选择了一本《笠翁对韵》。我是和孩子一起背这本书的。当我们把《笠翁对韵》背熟后,我们父子就开始了一种新的方法。我说“天”,孩子就对“地”;我说“过天星似箭”,孩子就对“吐魄月如弓”;我说“黄盖能成赤壁捷”,孩子就对“陈平善解白登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始终兴趣盎然,从未有厌倦的表现。
孩子二年级的时候,自己就拿起家里的《三国演义》看了。现在孩子三年级,经常找我探讨《三国演义》里的内容。有时候孩子还有着独特的见解,我感觉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我。现在的孩子理解力不容小觑。
最近我看到儿子拿着《三国志》,在和《三国演义》比对着看。偶尔还在自己的本子上记点什么。有一天我下班刚进门,孩子就拉着我,跟我讲“狭天子以令诸侯”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区别。最后表示如果是他的话,肯定会采用“奉天子以令不臣”,说这种境界更高。这令我很惊讶。孩子看不懂名著,其实是大人们的误解。
儿子上学时,语文成绩一直很一般。每次老师开家长会,只是跟我说孩子很聪明一类的套话。
前不久孩子写了一篇《我的家庭》的作文,老师打电话把我叫去了。老师叫我去主要是询问孩子的作文是不是抄袭的。
孩子在《我的家庭》这篇作文里,把《诫子书》里的“穷庐”引进去了,把我们的家庭描绘成了最富有的家庭。爷爷奶奶的“舔犊”,爸爸的“才华”(被儿子拍马屁的感觉真爽),妈妈的“孝敬”,这三样是家庭的最大财富。我问了下孩子,为什么要用“孝敬”,而不是经常听到的“孝顺”?孩子回答“孝敬”和“孝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可能是母亲节的缘故,孩子在这篇作文里着重写了妈妈的“孝敬”。
孩子的奶奶现在偏瘫,大小便失禁。孩子在作文里用了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写了妈妈陪奶奶聊天,逗奶奶开心;第二个段落写了妈妈给奶奶洗脚;第三个段落写了妈妈清理完粪便给奶奶擦拭身体。
这三个段落,采用相同的句式,采用相同的结构,文中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最后还用了××(孩子的名字)曰议论了一下要“孝敬”不要“孝顺”。
现在孩子的课外书很少有这种写法。我问孩子在哪些书上看到的?孩子回答是在读完《古文观止》之后,自己又找了些文言文的书看。看到这样的写法,觉得很好,于是就模仿了。
语文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很高兴,之后上课时经常叫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孩子现在比以前更大方了,自信心也提了起来。
孩子的这些提高,都是来自于阅读。影视剧等视频在这方面产生的效果,效果甚微。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还是要叫孩子多多阅读。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孩子也能看进去。等到孩子看进去之后,不难引导孩子和正史进行比较。用《三国演义》作为孩子研究历史的契入点,也是很好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孩子多交流,孩子的历史观如果出现偏颇,注意及时引导回来。但是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以免影响孩子自己的思考。
为了家庭默默忙碌地父亲,大量的时间是在外面,只要有时间就多陪陪孩子读书。越是忙碌的父亲,越是要在孩子面前读一下书。只要孩子看见你读书,孩子心中的父亲就是饱读诗书的形象。这对于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看不下《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孩子的原因,家长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在不断地成长着,家长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寄暇学宫《伴读随笔》:
我从未质疑过孩子们的理解力,影响孩子们理解的因素是阅历。切莫看轻孩子那“幼稚”的理解力,这只是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姗姗学步”。有些成年人的狭隘,甚至还赶不上孩子们的幼稚。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建议这么做。影视作品即便完全忠实于原著,也不可能按照原著来拍;即便能拍出原著的风貌,也不可能展现原著的全貌。电视剧追求娱乐性,故事情节更曲折,矛盾也更集中,就必然要对原著进行解构和重组。改编是对原有艺术作品的再加工,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不同的编剧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判断,所创作出来的剧本也是千差万别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艺术作品要有自己的艺术想象。而电视剧是一种直观展示,孩子看了以后会先入为主,以后再提到诸葛亮,他脑海里就是唐国强的形象,这反而会给阅读原著构成干扰和限制。经典名著的魅力绝非电视剧所能演绎,投机取巧不可取。《三国演义》里确实有不少生僻字,文献和诗赞要难懂些,但这并不影响阅读,初中生通读下来没有任何问题。
上一篇:《破冰行动》中,能把李维民调离东山的保护伞最有可能是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