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生前再三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当耳旁风?
司马懿,曹丕,司马曹操生前再三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当耳旁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司马懿这一谋奠定曹丕一生!所以司马懿在曹丕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顶级智囊团的缺失
曹操离世前,曹魏的顶级智囊团几乎已经全部离世,如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等。剩下的就是两个七十高龄的程昱和贾诩。偶尔出出主意还可以,不能作为常备智囊团使用。曹丕即位后,迫切需要一位顶级智囊来为他出谋划策。
在曹丕刚即位时,东吴来袭,曹丕担惊受怕的立马展开朝议,朝议的结果是襄阳,樊城没有粮食,估计守不住,吴军有可能对这两城实行战略物资的抢夺,应该将这两城坚壁清野,用来抵御吴军的西进。
司马懿就劝谏说东吴是有西进的想法,只会更加努力的治理好这两城,而不会自毁根基。曹丕不听,结果果然如司马懿所料。自此之后曹丕对司马言听计从。
曹丕生性报复
心重,且继承了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曹丕即位后最早遭到报复的是丁仪,曹丕想收拾他,就让他当右刺奸掾,这种工作很容易出差错,然后找个理由就可以治他的罪,而曹丕的意思是丁仪最好自己识相自裁,但丁仪还想活下去。丁仪跟夏侯尚关系不错,夏侯尚跟曹丕关系密切,丁仪找到夏侯尚,给他叩头求他救自己,夏侯尚到曹丕那里求情,恳切地流泪不止,但曹丕不能原谅丁仪,后来还是找了借口把他杀了。丁仪的弟弟丁廙也同样死于曹丕之手,丁氏兄弟家中男子全部被杀。
荀恽、孔桂、杨俊、邯郸淳等人因为“站错了队”,也受到牵连,有的也被曹丕找个借口杀了,有的仕途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荀恽不仅不拥戴曹丕,而且最看不惯夏侯尚,曹丕很恨他,只不过荀恽死得比较早,加上他是荀彧的儿子,曹丕倒没怎么难为他。孔桂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他公开支持曹植,曹丕把他盯上了。曹操死后,孔桂任驸马都尉,这时候有人举报孔桂接受西域那边什么人的贿赂,答应帮人家跑官,曹丕下令彻查,后来把他杀了。杨俊后来到南阳郡当太守,曹丕称帝后的第三年到南阳郡视察,说当地市场不繁荣,就用这个借口把杨俊抓了起来,司马懿、王象、荀纬等人为他求情,杨俊叩头流血,曹丕都不答应。杨俊知道这是曹丕报复他,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在狱中自杀。
大书法家邯郸淳因为支持曹植被曹丕所忌恨,尽管他很有才华,曾经得到过曹操的推崇,但曹丕一直不用他,让他到太学当教授,他倒落得清闲,活到94岁才死。
对曹植、曹彰等这些兄弟,曹丕的政策是分散遣送到各地,理由是他们都有各自的封地,现在应该到那里去。为了加强对这些兄弟的控制,曹丕还专门给每个人派去一名特派员,负责监督封国的情况,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曹丕报告。
被贬后曹植很快又被改封为鄄城侯、鄄城王,一直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遇事无不小心谨慎。
有一次曹植奉诏入京,快走到洛阳时突然内心里感到了无名的惊惧,就丢下随行人员骑马微行入京,他偷偷地去见了大姐清河长公主,想让她带着自己到哥哥面前请罪。
曹植不见了,关吏不敢怠慢马上报告,曹丕派人沿着来京的路线搜寻,没有找到。太后听说后认为曹植自杀了,在曹丕面前痛哭。过了一阵曹植散着头发、光着脚并且自行背负刑具来了,太后才转悲为喜。曹植后来又被改封为雍丘王、东阿王,不仅有人监管,而且封地也变来变去,日子很不好过。
曹植的哥哥曹彰也没好到哪里,曹操在时封他为鄢陵侯,曹丕称帝后晋升他为公爵。曹彰本以为自己与其他兄弟不同,他带过兵,对国家有用,所以应该另有安排,但诏书下来他也跟兄弟们一样就国。曹彰很不高兴。鄢陵这个地方也不好,属经济落后地区,曹彰想改为中牟,这里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离洛阳不远,曹丕答应了,封他为中牟王,但不久就改封为任城王。曹植奉诏入京的那一次曹彰大概也来了,但他却莫名其妙地暴死在洛阳。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曹氏宗亲血亲几乎被曹丕灭杀殆尽。凡是有对他有过非议的人也难逃一死。这样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导致了曹魏可用人才的凋零。越发突显司马懿的卓越才能。让曹丕对他越来越依赖。
司马懿的隐忍伪装天衣无缝
司马仲达投靠曹丕后,尽心尽力的为曹丕出谋划策,一举为他定下获取继承权的计策。
曹丕即位后帮助曹丕稳定国内局势,为平衡东吴,蜀汉出谋划策。凡事都是站在曹丕的立场帮他考虑问题。直到曹丕父子死了后,才慢慢亮出獠牙。
总结
曹操对继承人的选定犹豫不决,给了司马靠近曹丕的稧机,曹丕的凶残报复性格给了司马表现的机会。曹魏顶级智囊团的陆续离世,司马懿的隐忍和伪装能力。这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了曹丕不顾曹操的再三叮嘱,选择了相信司马。@透过影视知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家人虽然庞大,曹操有25个儿子,干儿子也不少,但是曹家人身体都不好,大都英年早逝,活的时间最久的是曹操,活到了65岁,而作为曹操的次子曹丕,仅当皇帝六年就驾鹤西去,身体太不堪一击,而作为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仅活了13岁。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
司马懿身体好,又能忍耐所以活的岁数较长。司马懿兢兢业业几十年,为曹魏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曹操的次子曹丕之所以能称帝,这里边有司马懿的很大的功劳,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就觉得司马懿是个祸患,但是曹家人又离不开他,曹操之所以没有杀他,那是因为他觉得把司马懿当作礼物送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司马懿可助曹丕成就大业。
曹操不杀司马懿也是有两手准备,他觉得司马懿虽然是一个祸患,但是如果曹丕运用的好,可以为他所用,再说曹丕又不是傻子,他知道如果司马懿威胁到自己,肯定会不留他。
但是这人算不如天算曹丕病病歪歪的身子,40岁称帝,46岁就一命呜呼,以后发生的事他再也看不着了,他觉得以前他视司马懿如朋友,司马懿比他大几岁,大哥罩着小弟也是应该的,所以他临终之时把司马懿拉到他的病床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司马懿辅佐他的儿子曹叡,曹丕临终之时,他的长子曹叡仅是一个十几岁毛头小子,曹丕带着眷恋和遗憾离开了,他害怕自己去了,司马懿可是一个难题的头啊,自己的儿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没有办法,他只有临终托孤,托孤的意思就是让司马懿给他一个承诺,一定要保曹叡,而不是反曹叡。
上一篇:微信推出的药神保,一个月一块钱的抗癌保险怎么样?值得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