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故宫是如何防火的,防火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背景?
故宫,消防队,火势故宫是如何防火的,防火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故宫是如何防火的,防火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背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最近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新闻成了焦点,而不禁让我们反思,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有没有这样的危险呢?并且故宫多为木质结构,对消防安全的要求更高。
我们先来看一下现在:
早在1970年3月就有一个排的消防兵进驻故宫,专门负责故宫及故宫周围的消防安全。整个故宫有上百个消防栓,将近五千个灭火器,消防队每天都会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且每个消防员都要熟悉故宫的布局。每天消防员还要对故宫中的消防器材和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这支消防队进入故宫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火情。
到2020年,故宫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而故宫消防队职责就是“把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那么看完了现在紧密的防护措施,以前又是如何呢?
其实故宫自建立以来,各种防御措施都在不断的强化,在紫禁城内外,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在台阶栏杆的柱顶上发现上面开孔,下面雕有花纹的空心球状物体。其实,这就是皇宫的警报器——石别拉。
如着火,地震或者外敌入侵等,侍卫们就会用报警的铜角插入石别拉的小孔然后猛吹,此时小石球就会震动,从而发出“呜呜”的声音,此时,听到声音的大内侍卫会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除了警戒,当然也少不了预防。
当初建立故宫的时候,那些精巧的工匠为了降低着火的可能,便将柱子等木制品涂上大量的漆料,用来隔绝空气,降低了着火的可能性。
不过就算有所警戒,已经预防,也还是避免不了火灾的可能性,这时候,就要抢时间了。
因为故宫宫殿四通八达,一旦真的着火,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开来,于是古人就打造了308口大缸,不仅让其空间看起来更加饱满,而且每一口大缸都可以盛水几千余升,只要宫中出现火势,便可迅速取水浇灭火势。
另外在相邻的建筑之间,加上很多空的石洞用来减少接触面积,这样就算着火,火势也不会特别大,如果人们及时发现,就可以控制火势。
当然,除了人为原因,还有一种天火,不得不防,那就雷电,为什么故宫的房子上有一种小怪兽?那其实就是“吻兽”,也可以说是起到避雷的作用,不过这个避雷可不是避雷针,而是一种祈福的作用罢了。
当然,说完了这些方法,我们也得看看防火“达人”还有哪些。
如清朝的雍正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消防管理重视者。前面所说的那些大缸就是他的杰作,他还专门设立了“火班”,也就相当于前面提过的消防队,其人员规模能达到百人。
总而言之,在这件事上,体现了我国对于文化的保护色彩,也体现了在建造和居住上的细节与用心程度,而这或许正是我国文化能够超越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
上一篇:sk2神仙水有美白效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