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幼儿园老师区别对待孩子怎么办?
孩子,区别,老师幼儿园老师区别对待孩子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幼儿园老师区别对待孩子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找原因,和老师沟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即被社会区别对待。
这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因为人在群体中归属感是人的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被区别对待就意味着不能简单地从群体当中获得安全感,这就对被区别对待的人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即被区别对待的人有能力从自身获取足够的安全感。对于成人而言,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这要求成人对自己对群体有相当清晰的认识,能够洞察群体的需求和自己的供应能力,既使被区别对待也能够从供需匹配的环节找到自己安全的位置,也就是说能够为社会提供社会所需的供应来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
对于小孩子而言,一旦被区别对待,孩子未必能够明白自己被区别对待的原因,也不一定能够发觉自己被区别对待的结果。过早地脱离群体的归属感,对孩子来说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被区别对待,
第一要找到被区别对待的原因,先消除这个原因,来避免被区别对待的发生。
第二,要跟孩子沟通,疏通孩子的心理。因为孩子被区别对待后,会产生各种心理情绪和自我认识的偏差,比如说不恰当地归因于自己,过分地承受了环境的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哪怕被区别优待,也会产生不恰当的相对于人群的优越感,这个优越感多半是出于偏见,很多情况下也是不正常的。
第三,要试着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处的整个教育教养生态环境,来发现产生孩子被区别对待的本质原因在哪里。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换个与孩子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环境,就是说把孩子放到一个让孩子感到不被区别对待,而是被正常对待的环境中来成长,消除因为被区别对待给孩子造成的自卑感或者不恰当的优越感,以及过大的压力或者过度地放纵,和各种不安全感。
第四,带孩子更多地融入到群体活动中。不被区别,归属于群体的群体意识是孩子成年后正常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分工的前提。所以家长可以更多地引导带领孩子融入到各种群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群体意识,在群体交往中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发展在群体中的协作力和领导力,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个体意识。应当避免孩子在被区别被孤立的环境下建立个体意识,这种个体意识本身就带有孤立倾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是自家孩子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分调皮等等,那就需要从孩子下手,慢慢引导孩子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同时跟老师沟通,多多体谅老师的辛苦,家长素质高,老师对孩子的好感度也会增加。
如果是老师的问题,比如家庭条件好的与不好的区别对待,那就要跟园长提意见,如果依然没办法解决,并且孩子的心里已经感觉出来老师不喜欢自己,那我认为可以转学,避免打击孩子自信心,进而厌烦校园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议你和老师多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是你的孩子被区别对待,,那么请想想你的孩子在家表现如何或者你对老师态度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听话的孩子大人,老师都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别说老师不喜欢,自己父母看着就烦。但是也有个别老师喜欢调皮的,因为调皮的孩子没心没肺,犯了错误,老师教育或者打下孩子很少会放心上,听话的孩子有时不用说就瓦姑的不行,老师会对这两种孩子特殊照顾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常,父母对待每个自己的孩子态度也不一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