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拗口的文言文,古人交流有困难吗?
文言文,都是,拗口对于拗口的文言文,古人交流有困难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于拗口的文言文,古人交流有困难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然天成,文言文语境下,古人交流并无困难,习以为常,不存在什么拗口。文言文简捷明快,语气助词又提升了感情色彩,古语其实很妙。只是社会生活演进,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山长水远,后人离开了那种语境,难以理解古人的习惯用语,而认为拗口罢了。若周公当下复活,也未必看得懂现代汉语,听我们说话也可能觉得拗口,需要翻译才行。
《诗经》里的诗歌,就是周代的流行歌曲,且很多来自民间歌谣,想必当时的人都听得懂吧。如今的书面语与口语,有没有区别?也有吧!在我的少儿时代,祖父与乡村的老先生喝茶聊天,他们兴致一起来,还时不时地进入文言文那语境,好像是回到了他们少年时代,又复习他们的旧课了。那时关中的民间说书,也带有文言文色彩,没读过书却看过古典戏剧的那些乡民,都听得津津有味,好像并不觉得有什么费力。
远在唐代,韩愈等人曾发起“古文运动”,力图扭转齐梁冗繁糜丽的文风,追求言之有物,实笔作文。近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吴宓、梅贻琦等学衡派人士,也曾提倡文言文,认为文言文有很多优势。虽然没有成功,却也保住了汉字汉语,使国语没有被拉丁文字和日语所取而代之。
明清以来,白话文萌芽。近代以来,欧风美语随着坚船利炮泊来,民族文化趋于削薄,白话文加外来词,逐渐形成现代汉语。网友若有心,仔细体味一下,研读古汉语之人的行文,会发现一般都简洁明快,比较典雅。其实这就是古汉语魅力的遗绪。对于唐诗宋词的雅致,就无需赘言了。
触处思量,愁遮不断,卧听风吹雨。就像当年吴宓先生,后来也用白话文讲课、写诗、著书一样,我辈学过古汉语,喜欢文言文的人,如今作文也必须用现代汉语。否则,不适应社会环境,逆潮流而行,出口之乎者也,岂不成了现代孔乙己!己所欲,强施于人,岂不成现代人中异类?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的语言交流,其实也是日常口语,文言文,只是书面语言。
古时读书人占人口的比例很小,即使是读书人之间的交统,也不是纯粹的文言文,只是在口语里加些之乎者也等语气助词罢了。
文言文的产生,与落后的生产力有很大关系。最初,文字是刻在竹简上,一片一片的竹简,再用绳子串在一起,才成为一册书。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它很象是片片竹简,中间一横便是串简的绳子。再后来,生产力发展了,文字便改写在布帛上面,这比竹简轻便了许多,但它的造价极为昂贵,因此,古人昔墨如金,用最少的字来说明更多的内容,这才产生了文言文。
古人的语言,是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这两种语言形式。文言文读起来拗口,听起来更别扭,只能是作为书面语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日常交流是用白话,写文章才用文言文。古代教育普及程度远不及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字都不认识,还用文言文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言文属于书面语,平常的口语肯定不会像文言文那样拗口,否则还怎么交流沟通,一般来说都是通俗易懂。只不过没有搬到书面而已,并且古代也是为了节省笔墨的需要,文言文能减口语的繁琐,节省时间,提高写作效率,特别是在先秦时代,字都是用刀刻到竹简上,相当费时费力,每个字都显得非常重大,也就赋予多种意思,来减少书写困难,后来有了毛笔,纸张的出现,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写作效率,但这种传统还是延续下来,直到近代白话文的出现和普及才逐渐摒弃了文言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是没有困难的,因为语言文字创始之初都是精炼的,虽然没有如今现代文丰富,但是每个字乃至每句话所包涵的意义都是丰富的,所以我们的祖先也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也正因为这样的文化索引,才有了那么多精彩绝伦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交流根本不用文言文,文言文是独立于日常生活用语之外的书面语言。不信,请看四百多年前的《水浒传》《西游记》里的日常对话语言,现在小学生不用翻译照样能看明白,只是现在比古代多拽了点儿科技词罢了!
上一篇:幼儿学习舞蹈情绪化,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