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儿子同学向他炫耀自己的新款阿迪,儿子就让我给他买,该买吗?
孩子,你的,他的儿子同学向他炫耀自己的新款阿迪,儿子就让我给他买,该买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儿子五年级,学习成绩还好。最近班里有个男同学穿了一双阿迪的新款鞋大概1000左右,向儿子炫耀,并说:你肯定从来都没有穿过这么贵的鞋吧!儿子回家就让我给买(以前从来都是我买什么,他就穿什么,从来没要求过什么款式品牌)。去年的鞋也都小了,我想着给儿子买双鞋,价格合适,上脚舒服就没问题,平时也就是安踏之类的鞋,觉得很经济实惠。这次儿子要求阿迪的鞋也没有多想,觉得贵几百也没事,男孩子嘛,天天打篮球,买双好鞋也挺好,但是听他这么一说,倒是犹豫了,同价位的鞋,我宁可给买安踏,也不愿意买阿迪,总害怕孩子会变得虚荣。但又反过来想,别的同学总这么再他面前炫耀,会不会让儿子慢慢变得自卑,该讲的道理、事例都讲过了。就儿子在学校表现,老师总说内向,所以有点担心再加自卑会不会对儿子更不好,各位家长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给孩子买还是不买这么贵的鞋子,其实你的心理可能早有定论。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我自己也有孩子,对于给孩子买东西,主要看实用性,价格可能超出预算,天天用的东西,就是最便宜的东西;反之,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是买回来放在那里,确是最贵的东西。
再就是孩子们在学校难免会遇到主要的攀比的情况,不只是小孩子,攀比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还不是处处皆是。1000元的鞋子,其实基本上大部分的家庭都能负担的起,但是重点在1000元上还是在鞋子上呢?攀比只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个人意见,经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建议是:这一次给孩子买。
但是,一定要把该说的话跟孩子说好。此外,要注意说的方式,不要用批评说教的态度,要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具体方法或注意事项,建议如下:
第一:
选择在家中,较为放松的环境下,跟孩子来交流这件事。这样,有利于降低孩子的抵触情绪,从而使得交流的效果更好。
第二:
可以先对孩子说:妈妈有个问题,想不太清楚,想跟你交流一下。这样说的原因是,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非常渴望家长把他当成大人看待。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始交流,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
第三:
开始交流,提出疑问: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怎么认为的?这时候,让孩子说自己的想法。同时问到:你们班里其他同学呢?愿意跟这个炫耀自己阿迪鞋的同学玩儿吗?都是什么样的孩子跟他玩儿呢?这些问题要循序渐进的问,不要一股脑抛出来。
第四:
引导孩子进入你的想法里。接下来再跟孩子讨论:你们以后上了初中、高中、大学,遇见的人会越来越多,你觉得那时候,会不会有比这个同学穿的更好的人出现呢?所以,妈妈要告诉你的是,攀比是没有尽头的,如果那时候,你的这个同学比不过了,他心里一定很不好受,这是他给自己的痛苦。
第五:
让孩子明白:跟别人竞争是好事儿,说明你上进。但是竞争跟攀比是两回事。竞争会让你变得更优秀,但是攀比会让大部分人最后都处于痛苦中,因为人外有人,他的鞋子再好,有一天,总会有比他还好的鞋子出现,没有止境。
最后,告诉孩子,这次刚好你的鞋子小了,妈妈也正准备给你买一双鞋子,你跟妈妈一起去买,阿迪也好,其他牌子也好,咱们在价格合适的时候,买上一双让你的脚最舒服的鞋子。
以上是个人建议,欢迎交流。
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好多学校都有这种风气,这也跟大人有直接关系,换做是我的话可以买,但是我会把父母怎么辛苦挣钱养家的艰辛一一讲给孩子,让他自己做决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是孩子的一种攀比心理,分情况而满足,如果孩子真的没有鞋子穿了,那您可以给孩子买鞋子,让他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与其他的父母一样的,都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满足你的要求,但是如果是经常性得爱攀比,那么父母是否该作出调整了呢,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您的这种爱会发展成“溺爱”,孩子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孩子只要有了攀比心理,自卑的心理就会产生,您也不要为了杜绝这种心理的产生就屏蔽掉孩子身边优秀的人,父母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减少这种自卑感,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态。例如华人首富李嘉诚,他的两个儿子小时在香港一所顶级名校上学,里面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豪车接送,但是李嘉诚从不娇生惯养他们,他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每天挤电车,也不派车接送他们,他解释说,只有每天与大家一起挤电车,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最真实的生活,他教育自己的儿子们要学会自立自强,学会为人处事,所以,他的两个儿子从小就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父母们也不要在小孩很小的年龄时,解释一些过于现实的问题,可以考虑换种方法跟他解释会好点。比如,有些孩子问到,为什么其他的同学可以去美国,而我就不能去呢?这个时候,有些父母们就会说因为他的爸爸妈妈赚得钱比我们多,妈妈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工类似这样的一些回答,但是我认为较好的回答是,因为每个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你同学的父母们可能比较喜欢去外国旅游,这样他们会感到快乐,但是爸爸妈妈比较喜欢待在家人的身边,无聊的时候下家里看看电视,收拾收拾房间,放松放松是最幸福的,但是如果你也想要去美国的话,爸爸妈妈也会努力的哦,相信有一天你也可以去。
上一篇:拖延症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