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米尔斯理论博大精深被称为“标准模型”,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夸克,粒子,米尔杨-米尔斯理论博大精深被称为“标准模型”,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说,杨——米尔斯理论确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物理“标准模型”,它所奠定的理论基础孕育了一系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因斯坦也仅仅因为光电效应得诺奖,这是诺奖评奖的局限性,但大师们的地位不是靠诺奖奠定的。真正的大师都是理论架构师,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杨振宁是一级别,当然牛顿和爱因斯坦几乎靠一己之力,其他几位则是理论奠基人,越复杂的理论越难以理解,需要的智力贡献越多,能参与的人也越少,比如基于杨米尔斯场论的标准粒子模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暗设了博大精深的理论就一定获得诺贝尔奖。所以质疑没有获得诺奖的杨米尔斯理论的博大精深,或者质疑诺奖的公正性。
那么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更加极端的案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获奖的成就是光电效应,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而不是他最博大精深的相对论。
因此,博大精深的理论不一定获得诺奖,没什么奇怪的。诺奖缺失掉一些重大成果,迄今也是最有价值的科学奖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杨振宁在提出这个理论之前已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诺贝尔奖有一个规定是,一个人只能在一个领域获得一次奖,所以就算杨振宁之后发现的这个理论比他之前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个成就更大,但也不能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
杨米尔斯理论
其实杨米尔斯理论是早于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提出来的。但是当时整个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框架,而且当时杨振宁曾经有一次在台上给别人作报告,下面大多都是大神,比如: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上帝之鞭泡利,费米等等。而当他讲完整个理论的时候,曾经好几次喷过爱因斯坦的泡利站了出来,指出了一个让杨振宁哑口无言的问题,那就是“粒子的质量”问题,当时杨振宁下不来台,是在奥本海默的帮助下,才没有被为难。
而这也是早期杨米尔斯理论没有被受到重视的原因。后来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这个问题才被解决掉。而现代的粒子标准模型的出现,更加确立了杨米尔斯理论的价值。
诺贝尔奖
杨振宁已经因为宇称不守恒拿到了奖,所以很难再拿奖。
其次,目前来说,诺贝尔奖给别人颁奖,一般是一个人在同一学科最多拿一次,居里夫人是1个化学奖,1/4的物理奖,其实是不违反规则的。而巴丁拿了两次1/3的物理奖,连1个都不到。
历史上,只有桑格一个人拿到了1+1/3=4/3个,分别是1958年(1个),1980(1/3个)除此之外,没有了。要知道这100多年的历史上,也就这一个人多拿到了1/3。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也不列外。所以,杨振宁要凭借这个拿奖太难了。给杨米尔斯理论补漏和发展的两个团队拿到了诺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更多的是数学上的成就,是一个群的规范。这个理论跟很NB,但是这个理论不是标准模型,记住了,杨米尔斯理论跟标准模型不是一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诺贝奖两个获奖原则,一是只奖给活着的人,而是只奖励证实过的理论,即只奖励正确。
杨-米尔斯场是框架理论,它诞生的时候只是猜想,后续需要不断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我所以并不是一个“完全被证实”的理论,所以跟相对论一样,获得不了诺贝尔奖。
不过,像这种通过“对称性--理论--实验验证”而发现的理论,包括相对论和杨-米尔斯场,以及目前争议很大超弦理论,都是很颠覆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发现,它们的普遍共性是,都是通过数学理论推导出来的,是框架性的理论,不像之前一些理论通过“实验数据--归纳公式--引申理论”的方法,所以很多这种框架性理论都需要很长时间来验证其正确性。比如相对论的验证,到现在已经100年了,但仍然有很多物理学家在研究验证。所以,以诺贝尔奖奖励正确的选择,这类框架性的理论难以得奖,反倒是验证这些框架理论中的推论,容易得奖。比如引力波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等等。
上一篇:双子男会爱一个人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