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夸克的弦理论是什么?
夸克,粒子,空间夸克的弦理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夸克的弦理论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弦理论的解释网上就有,我不喜欢废话,只说说我的理解。
我们所在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包含整个宇宙,那么二维空间我们能观察到吗?一维空间呢?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
大家都知道,平面是由无数根直线组成,空间是由无数个平面组成,也就是说,二维空间是由无数个一维空间组成,三维空间是由无数个二维空间组成。如果把三维空间里面的物质无限细分下去,原子、质子、夸克,那么夸克以下呢?
弦理论归根结底就是说,三维空间的物质分到最后,就出现震动的弦,大家想象一下,一根正在振动的弦,无论振动方向如何,在一个瞬间,一个弯曲的弦就是一个平面,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三维空间分到最后,就成为二维空间,那么弦不振动了呢,绝对静止了呢,就成为一根线,成为一维空间。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弦理论说的就是一维空间的振动产生了二维空间,无数的二维空间产生了三维空间,至于一维空间为什么出现振动,那是因为出现了能量。
再大胆猜想一下,二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的一般表现就是电磁波,一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的一般表现就是光。这就是电磁波和光的本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夸克(英语:quark)是一种基本粒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夸克互相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粒子,叫强子,强子中最稳定的是质子和中子,它们是构成原子核的单元。
由于一种叫“夸克禁闭”的现象,夸克不能够直接被观测到,或是被分离出来;只能够在强子里面找到夸克。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对夸克的所知大都是来自对强子的观测。
所有的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反中子则是由三个相应的反夸克组成的,比如质子,中子。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夸克有六种“味”,分别是上、下、粲、奇、底及顶。上及下夸克的质量是所有夸克中最低的。较重的夸克会通过一个叫粒子衰变的过程,来迅速地变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变是一个从高质量态变成低质量态的过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上及下夸克一般来说很稳定,所以它们在宇宙中很常见,而奇、粲、顶及底则只能经由高能粒子的碰撞产生(例如宇宙射线及粒子加速器)。
灵遁者量子力学科普书籍《见微知著》电子版在灵遁者淘宝有。
夸克有着多种不同的内在特性,包括电荷、色荷、自旋及质量等。在标准模型中,夸克是唯一一种能经受全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基本相互作用有时会被称为“基本力”(电磁、重力、强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
夸克同时是现时已知唯一一种基本电荷非整数的粒子。通过上面的图,就可以看出这点。
夸克每一种味都有一种对应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在对应的夸克符号上加一横作为标记,例如u代表反上夸克。跟一般反物质一样,反夸克跟对应的夸克有着相同的质量、平均寿命及自旋,但两者的电荷及其他荷的正负则相反。
夸克模型分别由默里·盖尔曼与乔治·茨威格于1964年独立地提出。引入夸克这一概念,是为了能更好地整理各种强子,而当时并没有什么能证实夸克存在的物理证据,直到1968年SLAC开发出深度非弹性散射(英语:Deep inelastic scattering)实验为止。
夸克的六种味已经全部被加速器实验所观测到;而于1995年在费米实验室被观测到的顶夸克,是最后发现的一种。
夸克的自旋为1⁄2,因此根据自旋统计定理,它们是费米子。它们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两个相同的费米子,不能同时拥有相同的量子态。这点跟玻色子相反(拥有整数自旋的粒子),在相同的量子态上,相同的玻色子没有数量限制。
跟轻子不同的是,夸克拥有色荷,因此它们会参与强相互作用。因为这种夸克间吸引力的关系,而形成的复合粒子,叫做“强子”。
在强子中决定量子数的夸克叫“价夸克”;除了这些夸克,任何强子都可以含有无限量的虚(或“海”)夸克、反夸克,及不影响其量子数的胶子。
强子分两种:带三个价夸克的重子,及带一个价夸克和一个反价夸克的介子。最常见的重子是质子和中子,它们是构成原子核的基础材料。我们已经知道有很多不同的强子。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含的夸克,及这些内含物所赋予的性质。
基本费米子被分成三代,每一代由两个轻子和两个夸克组成。第一代有上及下夸克,第二代有奇及粲夸克,而第三代则有顶及底夸克。过去所有搜寻第四代基本粒子的研究均以失败告终,又有有力的间接证据支持不会有超过三代。代数较高的粒子,一般会有较大的质量及较低的稳定性,于是它们会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代数较低的粒子。在自然中,只有第一代夸克(上及下)是常见的。较重的夸克只能通过高能碰撞来生成(例如宇宙射线),而且它们很快就会衰变;然而,科学家们相信大爆炸后,第一秒的最早部分会存有重夸克,那时宇宙处于温度及密度极高的状态(夸克时期)。重夸克的实验研究都在人工的环境下进行,例如粒子加速器。
在夸克理论的初期,当时的“粒子动物园(英语:Particle zoo)”除了其他各种粒子,还包括了许多强子。盖尔曼和茨威格假定它们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在他们的模型中,夸克有三种味,分别是上、下及奇,他们把电荷及自旋等性质都归因于这些味。
初时物理学界对于这份提案的意见不一。当时学界对于夸克的本质有所争论,一方认为夸克是物理实体,另一方则认为,它只是用来解释当时未明物理的抽象概念而已。
在一年之内,就有人提出了盖尔曼-茨威格模型的延伸方案。谢尔登·李·格拉肖和詹姆斯·布约肯(英语:James Bjorken)(James Bjorken)预测有第四种夸克存在,他们把它叫做“粲”。
加上第四种夸克的原因有三:
一、能更好地描述弱相互作用(导致夸克衰变的机制);
二、夸克的数量会变得与当时已知的轻子数量一样;
三、三、能产生一条质量方程,可以计算出已知介子的质量。
后来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在1968年指出,质子含有比自己小得多的点状物,因此质子并非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当时并不愿意把这些物体视为夸克,反而叫它们做“成子——一个由理查德·费曼所创造的新词。
上一篇:OPPO k1屏幕指纹效果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