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中的"丑书"如何定性?
书法,也是,大众书法中的"丑书"如何定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书法中的"丑书"如何定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丑书,广义上就是字写的很难看,人家也看不懂,写好的作品送给人家,掛在墙上,客人看见就想吐的书法,没有人想要的作品,那就是丑书吧!名人写的字不分丑美,人家要的是名人写的字,不是书法,掛在墙上治邪,不管好坏,自觉风光。所以我在这里把它分门别类,不谈丑美,您看我讲的对不对,您接着谈吧,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抱庸以为,丑和拙的分水岭应以正书为参照系。能写一手漂亮楷书之后,再入险绝、生奇怪的,就是拙;不能写出漂亮楷书,就急于出新意、搞造型,往往容易沦为丑书。
值得强调的是,所谓能写漂亮楷书,不是偶尔对临个欧阳诣颜真卿,纯属临摹画字的不算,而是須有扎实的楷书功底。丑书家善于搞怪,照猫画狗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能因为偶尔看到某人有篇临得还行的楷书作品,就鲁莽判断某人其实正书功夫很过硬,不是丑书。
今天看到不二斋老师发的一篇关于中日书法名家同场PK的文章,在代表当今书法一流水平的中方参赛团队中,王镛、王冬龄、曾翔、沃兴华等人赫然在列,不得不让广大书友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难道,这些素来被大众唏嘘为丑书代表的大师,真的可以代表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吗?难道他们真的是曲高和寡,被大众严重误解?
专家学者太多,似乎比写手更多。书法艺术理论已经被掘凿得太鸡零狗碎,几近面目全非。因此,如果以今天书法理论家们的理论尺度去衡量,根本就难以清晰地分辨出什么是拙书、什么是丑书。“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理。
因此,裁度一幅作出是拙是丑,不能用思想性、艺术性理论的软指标,只能用书写技能技法基础这个硬指标。从来不写正书或写不出正书的,基本上可以被视作丑书。反之,则有可能是拙书。
抱庸妄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中的“丑书",一没笔法,二没汉字结体规律,三没气和韵合一的统一体,就这三点就可判定是否是书法中的“丑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丑书”无定义,所以“丑书”无法定性。当你认为“丑”的时候,别人却认为是“美”的,怎么定性,“丑书”是根本无法定性的,因为“丑书”没有定义。
上图为头条网友的隶书法作品
实际上,所谓写“丑书”的,书界就那么几个人。这几个人是谁呢?不用说各位网友都知道。可就是那几个人,把书界弄乱七八糟的。要追根溯源的话,主要是书界塔尖上有人提倡、践行和支持。如果人们说他们的书法是丑书,他们不但不会承认,而且还说别人不懂书法。在这类人的眼里,总认为自己写的字是美的,是有创新的,是有艺术性的,大家说怪不怪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丑书没有定义,而且也无法给丑书定性,所以,他们就有恃无恐了,就背离传统而放飞自我了,就大显神通了。无论什么事情,还是见怪不怪的好,习惯了,就好了,对丑书也是一样的。
上图为沈鹏先生的草书作品,线条质感很强,技术含量也是比较高的。
书法创新要把握好一个度。书法创新的基础是传统。背弃传统的书法创新,不能称之为书法创新。我认为,书者,还是应该记住启功先生说的话:七分传统三分个性。传统多了,不行;传统少了,也不行;个性多了,不行;个性少了,也不行!这就是书法创新需要把握的一个度。如果每个书法家都按启功先生说的去做,创作出的书法作品就高古,就雅致,就好看,就耐看,就有极强的生命力!
上图为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启功先生说:“什么是好字?好字,就是人人见到后就想学的字。”
所谓的丑书是没人学的,因为丑书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观赏性,更没有欣赏价值。
关于给定性的问题,现在提出还为时过早,因为丑书也须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们的认可。我想,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后人来评判吧。我相信,后人的智慧比我们大,分辨能力比我们强。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谈谈丑书,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丑书”的定义,其中不乏一些书法理论专家,有的名家还用上了这个词,其实我觉得“丑书”真的没有那么复杂,正常人的观念就是“写的难看就是丑书”。
写的难看就是丑书
这可能是丑书最好的定义了,写的难看、丑,难道不是丑书吗?这也是这个词汇最初的使用者的用意吧,这也是我以前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第一反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