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富论》一书中论述的内容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还是微观经济学范畴?或者二者皆有?
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国富论》一书中论述的内容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还是微观经济学范畴?或者二者皆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国富论》一书中论述的内容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还是微观经济学范畴?或者二者皆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既不属于宏观经济学也不属于微观经济学;从这本书所涉及的领域来说,又的确既包括了“宏观经济”也包括了“微观经济”。总体上讲,斯密开创了经济学这门独立科学,是所有经济学派和学说的共同“祖先”。
一,经济学economics,公认是“分析和阐述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它所考察的领域,与其他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考察的领城有某些重叠——所以,经济学诞生之初,叫做“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不过,经济学的侧重之点,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主要是涉及到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关系。 二,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始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后来被人们简称为《国富论》。他的研究出发点,是探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这个思想,被后人概括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提高国家收人和增加国家总的资源的科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亚当.斯密的学说,显然是侧重宏观经济层面研究的了。他的书中,包括了简单的价值论、分配论、国际贸易论和货币论——研究所切入的角度,又是微观经济。斯密最早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那个时候,应该说还是比较粗放的形式。 三,1817 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发展了斯密的经济学说,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理论核心是——由于土地有限,食物生长的成本提高,经济的增长迟早必会停止。他提出比较成本说,认为贸易的利益决定于国内生产成本的比较,而不决定于国与国之间生产成本的比较。这个理论,成为19世纪自由贸易论的基础。1848年,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延续了李嘉图重视价值和分配的思路。 四,1869 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派最后一位理论家——根据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剩余价值论。与《资本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1870 年以后,多数经济学家抛弃了李嘉图的理论,重新检查价值理论的基础——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三人,最早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英国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了均衡价值论,他认为古典作家们分析价格的决定因素侧重于供给方面;边际效用论者侧重于需求方面。而实际上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1890 年马歇尔发表的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有广泛的影响。 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经济学说,都以完全竞争为假定的前提条件。1933年,美国爱德华.张伯林的《垄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琼.鲁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发表。随后是英国J. 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1936年问世。这标志着经济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同时,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分野——前面两个人是微观经济学最初的代表,后面的是宏观经济学的代表。凯恩斯注意的是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量,而不是个别厂商的均衡或资源的配置。他仍然沿用供求均衡分析,但这里的供应指的是国家的生产能力,需求指的是总的有效需求。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关于有效需求决定因素的分析。他的分析是静态分析,不包括时间这个重要的可变因素。他的门徒R.F.哈罗德研究增长中的经济而创立了一种简单的宏观经济学的模式,于1948年发表《动态经济学导论》,书中提出了“增长论”。 (凯恩斯)
六,总之,从凯恩斯开始,经济理论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类。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求的相互影响,重点是要阐明构成供求关系的各种力量。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则侧重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收人水平、总就业及总投资的流动等方面的研究,而最主要的就是决定国民收入或总投资水平的各种力量。 七,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广泛地利用数学,从而导致了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战后,不少经济学家们相信,某种经济计划可以缩短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因而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兴趣,兴起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上述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同属于经济学的三个主要派生领城,它类似经济史,企图解释经济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化。 八,一般把当代经济学划分为如下主要领域——财政学、货币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工业组织、农业经济、经济增长和发展、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是研究税收和政府支出及其对收人和就业水平的影响。货币学过去主要是分析货币数量同物价水平的关系,其中心思想即货币数量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批判了货币数量说,从此经济学家们不再相信货币管理政策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能有效果。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小派货币经济学家恢复了老的观点,发展了货币数量说。国际经济学包括不同而又有联系的两部分——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和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劳动经济学,过去主要是注意分析劳动市场的需求,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20 世纪60、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劳动市场的供给方面——产生了一种新概念——“人力资本”。于是人们不惜在教育与训练,以及寻求较好工作机会、迁移到其他劳动市场等方面花费金钱;对子女及包括对自己进行资本投资。而训练和教育经济学、情报经济学、迁移经济学、保健经济学和贫困经济学,都是这种新观点的一些副产品。工业组织,主要涉及的是市场结构和对垄断的公共政策、公用事业的管理以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等问题。农业经济学,对政府促进农业或保护农场主的任何方面都予以极大的注意。经济增长理论,通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始于英国哈罗德和美国多马的著作。数理经济学,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理论,微分是数理经济学的传统工具;微分方程是处理动态问题的理想工具。动态经济学,是数理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之一。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经验数据,以检验和估量经济理论所提出的假设和各种经济关系。 九,除以上经济学的9个重要分支以外,经济学中还包括许多其他领城——例如,经济史、比较经济制度、经济周期、经济预测、国民收入核算、管理经济学、企业财政、市场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经济地理、消费者经济学和地区经济学等。 本人觉得,很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学者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这个理论吸收了舒尔茨、约翰逊、罗森、贝克尔、福格尔等著名经济学家的理论精华,来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和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其核心观点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度结合。新结构经济学关注每个经济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要素禀赋这一变量,也就是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拥有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认为不同的发展程度的国家产业、技术、生产力的水平不同,是因为要素禀赋的结构不同、比较优势不同所致。因此,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高生产力水平,必须先改变禀赋结构,提高资本的拥有量。最有效的办法是按照每个时点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变成竞争优势,这样可以创造最大剩余,最快速地积累资本。新结构经济学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同质化,新结构经济学致力于剖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技术以及市场特性上的差异,试图通过政府的作用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企业治理提升到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结构主义将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结构差异视为外生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这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非常关键的是,这一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高度契合,也就是说,有着深厚的经济实践基础作为理论的蓝本。
上一篇:鼻窦炎流黄脓鼻涕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