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行书的学习,应该从哪位书家开始,之后的学习历程又该怎样规划?
行书,王羲之,楷书对于行书的学习,应该从哪位书家开始,之后的学习历程又该怎样规划?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一直认为,书法字体是有性别的,书写技法各有所长,不能滥用,融会贯通是有条件的……
很多人推荐从《圣教序》入手,得说这个帖确实好,但是,技法高深,训练难度大,况且,里面的字体是楷、行、草三种技法元素混合使用的,没有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学不了。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圣教序,一字一字临,成字成列练,练笔法练心境,没有捷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行书的入门学习,应该从那位书家开始,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大问题。这里,就我所知书法界、书法理论界的几种主流观点,作个简单介绍。这些观点,无所谓对错,各有利弊。请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评判,请理性分析,判断。
一、从今人入手。选择今人中入古较深,具有相当水平实力的书家,作为入古的跳板。选择今人,原作近在身边眼前,经验,体悟,方法,都就近可得可学;今人相对古人,一是毕竟要简单易学,二是用笔,用材完全相同,无需猜测师笔师刀等技法处理的不同,等等。但学今人容易流俗,浅薄。
(徐右冰作品局部)
二、入手古代经典。古代经典的座标系上,晋之二王,唐颜真卿,宋苏、米,明王铎,清末民国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等,是三个高峰点。任选其一,都可作为入门选择。
但:
二王的作品,求精,求完美,是小字系统的标杆。但要适应现代大幅作品,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上的课题。比如墨法的变化,比如字形的打开;比如笔法的以相对粗率代替绝对细腻等等。
(王羲之二谢帖)
颜真卿首创以篆入行,笔力沉雄,字法开阔,虽然初学选择颜真卿的人不多,但坚持下来,凡学者,有所成就的多。
宋苏、米,风格特征非常明显,且笔势外耀,容易把握,初学也不会象初学二王的一样,写的细,弱,平。苏米一路,许多书法家,理论家优先推荐。原因一是他们是纯正的古法,二是厚实,劲利挺健的笔法,字法,适合写大字。
王铎,何绍基等明清人物,属于直接的大字系统,选择任何一人作为入门,都可得大气,雄气,豪壮气。
当然,学习今人,近人,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手段,要往上追溯学习,以使更加入古;学习古人,同样要参考学习近人今人,以增雄肆之气。
三、从生僻,冷门入手。比如明张瑞图,杨维桢,祝允明,陈道复等等。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古代的官体的深藏不露,处处精算,而是代之以头角峥嵘,面目独特。学的几分象,就风格特出,避免和时人千篇一律。
(米芾陈揽帖)
那种片面理解“取法乎上”的观点,把学习取法的范围,困在魏晋,魏晋又专指二王,二王又特指王羲之一人的武断,是极其无知的,极其错误的。
古人所谓的“取法乎上”,不是专指某人的“乎上”,而是专指“上法”。我们比较历代书家,古人今人,凡知名者,都有突破,都有创新,都有贡献,都有过人之处,也就是说都有“上法”,都有可取法之处。
专师一师一人,绝对会营养不良。“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是个宿命,也是科学。谁都不可能学的和老师一模一样。即使达到一模一样,也是违背书法精神的。吴踞学米芾能乱真,但在书法史的地位不高;冯承素模拟《兰亭序》,纤毫毕现,人们只说兰亭,不论承素。就这么无情而有理。
总体来说,入门可以随喜爱选择,更需要理性的选择。入门后,应广泛涉猎,加以丰富,以求变化。行书学习路径,大概如此。
(王铎《千字文》局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书的学习我建议从易到难入手,很多人一上手就学兰亭序和颜真卿或者宋四家我觉得这是不合理的,一上手就学偏难的书体会造成迟迟不见效果而磨灭兴趣。因此我觉得需要从简单入手逐步增加学习难度,为此我将行书学习规划罗列如下。
初学行书以静中有动类书体入手
相信题主打算学习行书是有一定的楷书基础的,因此在刚刚步入行书学习时应该选择偏静态的行书字帖。这类字帖有《集王圣教序》、赵孟頫《赤壁赋》、赵孟頫临《集王圣教序》,这类字帖以静态为主参以节奏。由它们入手就可以在沉着的笔画状态中慢慢对行书要求的运动与节奏有初步认识。对于入门阶级的字帖也不可久学,这类字帖的缺点就是容易将节奏感消除,因此学习几个月后就得步入下一阶段学习。
对于行书有初步认识应该及时转入稍动态类字帖学习
行书的特点就是节奏和韵律感,因此在把握这些核心的内容时必须往稍动态类的字帖学习。这类字帖有《米芾尺牍》、《苏轼墨迹选》、《王羲之手札》中的《平安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等。这类字帖有较丰富技法及节奏感,对于行书节奏的把握是十分有帮助的,这时书写应该在把握字形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速度。往往很多人在写行书时只是一味追求速度,这就会造成笔法节奏韵律的缺失,因此需特别注意节奏要求有块有慢。
上一篇:什么牌子的产品祛痘效果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