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描述当前书坛楷书学习和创作现状?将认可的优秀楷书创作(非临摹)作品展示一下?
楷书,书法,自己的请描述当前书坛楷书学习和创作现状?将认可的优秀楷书创作(非临摹)作品展示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请描述当前书坛楷书学习和创作现状?将认可的优秀楷书创作(非临摹)作品展示一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当前书坛上对楷书从认识到实践,受到了流行书风观念和行为的强力冲击。正规楷书的学习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楷书正面临着被冷落局面,特别是在观赏方面,楷书几乎不被垂爱,楷书正经受一场危机。
在对楷书的认识上,形成了以下几个判断。一是楷书不一定是书法的基础。学书法可以先练篆书或隶书,然后就可以写行书和草书,在书法圈里混出名了就是书法家了。甚至有人认为可以直截练行书或草书。这与传统学书经验的完全正反。颠覆了人们对书法练习的常识。这也就为流行书风大行其道提供了理论根据,也就让后来的丑书形成势力。二是楷书艺术性低,不是书法。现在社会上一些人认为,楷书与印刷体没有什么区别,写好了也没有什么成就,现在都用电脑打印楷书,没有必要在精力和时间上去下那个功夫。不如拿出来时间练练古代名家的行书或草书,在新、奇、乱上求发展。对楷书不屑一顾,认为楷书是书法的低初级阶段水平,只有小学生才会去练习。三是认为楷书阻碍了书法创新。随着人们的思想的开放,有些人把解放思想夸大地用在了对书法的创新上,认为楷书笔画过于死板僵硬,程式化太过严重,练一种楷体就会千人一面,是书法创新的桎梏。
在书法实践上,由于书写工具的发展,钢笔等硬笔的出现,毛笔楷书的文字交流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造成了大众楷忆基础的薄弱,使得作为书法艺术的一部分,出现了单一保守和势头低弱的现状。电脑打印文字,使得人们在日常文字运用上得到了极大的方便,也弱化了手写楷书的功能。这之中,楷体手写没有了市场。用进废退,在书法的时代转变过程中,楷书应有的地位没有被得到很好的尊重,一些书家过多的强调了书法个性的发挥,他们不是在很好的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是丢掉了以楷书为根基的坚实基础,在沙土地上构筑大厦,这也就出现了当代丑书横行,乱象丛生。
当今楷书,应该百花齐放,而不应是品种单一,一枝独秀。现在楷书普遍的问题是风格单一,书写风格仅限于几个类型之间,作品的共同点相似,个性不够鲜明。这就极易造成品种雷同。在学习上,学好一家楷体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其它楷体书家,特别是古代书法大家的书体技巧与手段,转换一些方式,以全新的面目体现出来,这在小的范围内也是一定的创新。在楷书的创作中,其审美功能要尽力凸现出来,要多元化地突显楷书的审美表现力。这样也就把楷书的创作空间向着更广的方向拓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前的楷书现状堪忧,除了馆阁泛滥,就是什么魏碑融合帖学,用简单的笔法与个性的字形,标榜所谓的创新!
而真正执着于古法帖的书法人,还没有能够迈进真正理解楷书真谛的地步,在书坛的地位与话语权又很微弱。
楷书自明朝时,因为科举的需要致使馆阁体流行,因为其书体整齐,严谨,华美,大方,极度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在书法的功底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入馆阁是最易接受与最易独自创作的书体,所以,太多太多的人深陷其中,难以走出,尤其是清时的书家,比如黄自元,林则徐,即使是位列清四家的王文治都不能脱离馆阁的干系,你想,这馆阁对于书法来说是多么的流害啊!
进入现代,中国也经历了数个磨难,在七八十年代更是书法的迷茫期,几乎没有几个人懂得书法的真正含义,这就给了馆阁一个巨大的机遇,一经突出,整个社会都为之摇旗呼喊,这不是某个人的错,是时代的必然!
只有到了近期,虽然古法贴与古书法理论的逐步开放,人们才渐渐地深入理解了书法的真正含义,只是涉足未深,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
相信,随着书法人对书法理解的逐渐深入,这种啊不利的局面将一点一点的转变。
现代的楷书,真的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人与作品,还是把这个留给未来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的这个问题太大了,中国地广人众,学习书法的人即便是只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一,都在千万以上。现在的楷书,中书协崇尚的是魏碑,而民众更多的是二王一路的小楷。
现代的书法学习,不知道是何原因,由古代二千多年的取法学习,变成了今天的书体模仿。欧颜柳赵四大楷书的推出,成为了今天学书人执笔之始的入门。以千万之众,模仿寥寥数人,怎么可能没有雷同?欧颜柳赵又是大家学习最多的人。这和中书协举办的展览分不开。评委对书法的认识只是肤浅的停留在书体模仿上。于是他们看着千篇一律的欧颜柳赵看到吐,早就对四大楷书麻木了。所以就鼓励创新,并成立了一个叫“今楷委员会”的部分。在近期的书展中,魏碑这种书体较受中书协评委的亲睐。
中书协评委的审美观,左右着参展人的学习方向。只要评委还停留下书体学习的模式中,书法就逃脱不了模仿的命运。所以现在很多有志于书法探索的人,不再把自己的书法发展之路维系在几个书协评委的手上。大家致力于探究魏晋笔法,追求自然的书风,在民间形成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小楷就是这股潮流的主体。
我们在书展上看到的书法作品,书写的水平还是其次。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灵魂,书写的内容全部出自他人。而书写的内容又是书法家们所热衷的题材。“北国风光”,“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海纳百川”,构成了书展的作品主题。这些题材,现在的书法家没有一个没写过。不是这些东西不好,字体写的是别人的,书写的内容也是别人的,没有一样是自己的,怎么会有灵魂?
上一篇:怎样才算教育孩子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