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讲棍棒底下出孝子,那在当代我们该怎样教育子女?
孩子,棍棒,父母古人讲棍棒底下出孝子,那在当代我们该怎样教育子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流传到现在,这说明在家庭教育中,棍棒教育也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作为一个当代的家长究竟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呢?我认为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但是,必须使用得法,在一顿棍棒之后,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他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必须接受惩罚,现在不惩罚将来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而且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棍棒”是对孩子爱的表现,并不仅仅是通过暴力让孩子屈服,是为了让他吸取教训,今后不会再犯。
现在的孩子,由于赏识教育的盛行,使得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处于两难的境地,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使得孩子对什么都无所顾忌,任性妄为,养成了打不得,说不得,管不得的毛病,心理防线脆弱,动辄就轻生自杀,这与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家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要心疼孩子,要敢于用“棍棒”去教育孩子,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德,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教育孩子要“适度”,经常打孩子,孩子会养成对打骂满不在乎的态度,时间一长孩子会出现反抗,甚至产生暴力倾向,认为遇事时只有暴力才能解决。
2、惩罚孩子要即时,并且就事论事。在孩子犯错误后,即时的针对这件事进行惩罚性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方便以后改正。
3、打孩子要针对孩子的个性。有的孩子打了能顶事,但有的孩子打了反而会走极端,这就要求家长区别对待,打完孩子,千万不能认为没事了,不管不顾。还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方能对孩子起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棍棒出孝子肯定是错误,但孩子在非不对称的为非作歹中也摆脱不了棍棒和皮鞭。否则后患无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句话,就是父母时时刻刻得管,不放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的封建礼教强行把孝和顺联系在一起,单方面要求孩子一切顺从父母。放弃所有个性,甘愿被驱使着的孩子,才是好“孝子”。
这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吗?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理念。
当然,从小被父母殴打、羞辱甚至恐吓的子女,在长大以后会对父母有更强的服从性,也就是“孝顺。”
人在四岁时,会开始形成独立意识,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同,并且开始学习和其他人相处。而父母是孩子和现实社会交流的第一步,孩子本身也非常信任和信赖自己的父母。
当未成年人从四五岁起,向父母索取关爱和物质需求时,孩子的父母如果对他非常严厉,甚至是拳脚相加,这种严厉和坚决的关系模式就会转化为孩子自身思维模式的一部分。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能力向父母提出怀疑和反抗,因此父母对他的打骂和羞辱,会让孩子在“不能脱离父母的潜意识”下接受父母“棍棒教育”的合理性,变得更加服从父母。
“棍棒教育”很容易,但并不是成功的教育。
通过身体和心理上的施虐让自己的孩子认同“被自己的父母棍棒教育是合理的”,达到承认父母权威,从而更听话,更孝顺很容易。一是小孩子没有什么反抗能力,打起来很容易;二是小孩子天生就有信任和依赖父母的本能;三是小孩子正处于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阶段,即使是棍棒教育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从小挨打严重的孩子,父母不在的时候调皮,在父母面前却战战兢兢,半点也不敢违抗父母,即使到了成年也是这样。这种很多中国父母们所追求的“孝子”,并不是成功的教育。
而且这些从小被打大的孩子还会自发去维护“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或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合理性。因为如果让他们否定父母“棍棒教育”子女的权威,就是让他们否定自己,否定从小形成的,已经根深蒂固了很多年的心理状态;而对任何人来说,否定自己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是人毕竟是有理性的一面的。你读书越多,思考和分析能力就越强,就会越觉得这种“棍棒教育”的不合理。你见识越多,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接受“棍棒教育”,却一样性格温和、家庭幸福,甚至成就显著。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后代才能出孝子。
对于孩子性格和人格塑造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言传身教。
对于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印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父母要为孩子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而不是出现问题后只能采用“棍棒教育”。
上一篇:这个配置值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