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适用于现在农村男女么?有什么道理?
父母,自己的,嫁妆农村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适用于现在农村男女么?有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适用于现在农村男女么?有什么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我认为这句话适合于任何时代有志有作为的男女,也不分城镇农村。寄望于吃分家饭,穿嫁时衣的男女,有依赖求靠思想心态,这都是会阻碍自己能力有效发挥的。当然,有依有靠是好事,不是坏事,但一心想去依去靠,不去独立自主发挥,那就一定是坏事了。
作为有志有作为的男女,是不会一心想着去求靠人,而是应树立信心,依靠自己来奋发图强才是最好的。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父母父母会老,千靠万靠总不如自靠。所以,有志的好男女,就不会寄望父母的家产,盼望多得。而现实中,不少人心态思想没有摆正,总惦记着父母那点儿家当积蓄,还想早占多占,闹得家庭不和,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争斗不断,成仇结怨的不少,何必呢?
我不算好男,妻不算好女,我夫妻结婚成家时真的一穷二白,也不曾寄望父母有靠,全是夫妻合心,艰苦拼搏,终于养大三儿女,还从农村进入城市买地建楼房,过上了中等人的生活,全都是自靠自力更生,不依赖求靠自母的。现在不少人吃不得苦,总有依赖靠父母啃老的作风,很是值得警惕反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好男不吃分家饭”的意思是说:
有志气的男人自己奋斗,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不指望坐吃父母分给自己的家产。
可以理解为好男不做“啃老族”。
历史上这样的好男不少,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刘太公治家有方,因此积攒了一些家产。
刘太公有4个儿子,刘邦行三。当大哥刘伯、二哥刘喜先后结婚后,刘太公就把家产分成了4份,每人一份。
大哥、二哥、四弟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分家后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唯独刘邦游手好闲,喜欢结交狐朋狗友,他分得那点家产也就荒废了。
刘太公看不上三儿子这种做派,总是骂他不争气。刘太公让他向大哥、二哥学习。刘邦却笑嘻嘻地说:“我不指望老爷子这点儿家产,将来我的家产百倍于大哥、二哥,我要像秦始皇那样拥有天下”。
刘太公以为三小子又喝多了说胡话,骂骂咧咧转身走了。
其实刘邦有自己的宏伟目标,那就是做人上人,做富有天下的帝王。
这种志向是他见到秦始皇巡游时萌生的。原来刘邦曾见到秦始皇出游时豪华的车队和簇拥的军队,当时他不由地感慨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是!”意思是说“英雄豪杰就应该当皇帝”。
幸亏刘邦没指望老爷子这点家产,到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奋斗,推翻了秦朝统治,开创了400多年的大汉基业。
称帝后刘邦曾笑问父亲:“老爷子,你说我和大哥、二哥谁的家产多呢?”
刘太公满面羞容,说了句“好男儿果然不吃分家饭啊!”
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是好男人,他也没有坐吃父亲留给他的家业,而是继承了祖上十三副铠甲,最后用十三副铠甲起兵反明,为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好女不穿嫁时衣”,意思是说
:好女不指望父母陪嫁的这点彩礼。这里的“嫁衣”指的是彩礼。
好男和好女都深刻理解“坐吃山空”这句话,如果自己不奋斗,有限的财产总有用完时。
在古代,好女都是好男身后的坚强后盾,像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这样的女强人寥若星辰。
更多的是默默付出的好女人,比如岳飞的妻子李娃,在岳飞最困难的时候,曾变卖自己的嫁妆资助岳家军。
还有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曾把自己做“营妓”积攒下的金银财宝拿出来资助丈夫。这些好女人认为,丈
夫的成功就是她们的成功。
农村也有这样的好女,有的嫁过去婆家很穷,好女不离不弃,把自己的嫁妆(彩礼)拿出来改善家庭状况。
原来在娘家她是乖乖女、富家女,但是嫁过来她就会面对现实,和丈夫一起努力创业,营造美好的小家庭。
“不穿嫁时衣”有不能总指望娘家人的意思,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奋斗。
综上所述,“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到现在仍有其励志作用。古人尚且不做“啃老族”,我们现代人更不应该剥削父母,请善待父母!
文/秉烛读春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是让现在人很难理解的一句俗语,不仔细思考,或对当年农村社会背景及民俗习惯不了解,很难完全理解透这句话的真实意思。
“分家饭”和“嫁时衣”是古代惯用的指代手法。“分家饭”指代小两口分家时从大家庭所分到的资产,“嫁时衣”指儿媳妇出嫁时的嫁妆。
(分家要分粮)
过去一个家庭一般都有五六兄弟,而农村平民百姓家庭并不像大户家庭那样,过着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式的生活。一般儿子结婚不久,就将已婚的儿子分出去,让其另行组建一个小家庭,独立生活。这一过程称分家,也就是分灶吃饭。分家时,一般要分给儿子一些生产生活资料,如房子、耕地、农具、家具和粮食等。而粮食的数量一般可让小家庭能吃到新粮收割的时候,分得的粮食就是“分家饭”。
过去农村女人出嫁的时候,都有一整套嫁妆,大件的有各种柜子、桌子,小件的有瓢盘、小凳子等,床上用品有数件套,多的达八件套,新嫁娘穿的衣服最少六套以上,多的达十二套,或更多,春夏秋冬的衣服都备好了。现在的年轻人听起来觉得可笑,这么多的衣服穿得了吗?难道不怕过时吗?当年农村嫁女确实是这样。那时农村穿衣服还真的没有过时一说,不像现在,一年一个款式,甚至一个月一个款式,或一个月多个款式,各种服装琳琅满目。那时农村妇女穿衣服都是自已织布自己缝制的,款式比较固定,且长久不变,只要衣服没有破旧到不能再穿了,就不会过时。农村女人的嫁妆足够组建一个小家庭使用。按过去的规矩,嫁妆是女人的私人财产,公婆家的其他家庭成员无权占有。(农村嫁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