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今社会该怎样去理解?
书中,黄金屋,真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今社会该怎样去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不敢说金钱是万能的,但是应了那句话,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了钱虽然不能拥有一切,但是至少可以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
我可能三观不太正,或者说我太物质,金钱观太强烈,但是我觉得这就是现实,我的觉悟太低,还摆脱不了物质享受。
而且我认为,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读书、学习是致富的必经之路。
人非生而知之,要想汲取知识,学习是必须的,也有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将来可以往脑子里植入芯片,不用学习就什么都知道了,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是得好好读书。
您可以说你去搞体育、搞音乐甚至是当演员,同样可以得到金钱。但是,就算是当演员,你也得学习怎么当吧,不可能往那儿一戳连台词都认不全就成明星了吧。或者您下象棋为生,不是也得学习如何下象棋,所以学习是永远都不可避免的。
只是现在的“书”和宋真宗提到的“书”不太一样而已。
我的言论别无他意,仅仅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绝对没有扭曲他人世界观之意,当然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而且我觉得也不是很消极,也算是积极向上吧,毕竟追求名利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吧,要不然都考大学干嘛,千万别跟我说就是爱好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过考试选拔公务员,不是当代的创新,早在我国1000多年前的隨朝就正式确立下来了,这就是历史书上写的著名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出现的思想理论,根源于儒家始祖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即书读好了就可以做官了。孔夫子当年读书非常勤奋,非常用心,非常能吃苦耐劳,因此,学习成绩自然是非常的优秀。要那么好的成绩干什么呢?当然是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一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而要治国平天下,实现自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在家里呆着自然是不行的,必须要走出去,走出去宣传自己的思想,走出去展示自己的才干,于是开始到各地宣传,讲演,这便是历书记载的孔夫子周游列国。
无奈各地诸侯国君目光短浅,偏听偏信,很少采纳孔夫子的高明之见,原本想以此途径谋取较高的职位,掌握较大的权力,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最后还是落空了。于是继续从教,最后继续研修《易》一一老而喜易,韦编三绝一一命运多舛之人,大都喜欢研究易经,古今莫不如此。
到了汉代,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孔夫子的思想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再往后,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观点开始深入人心,以儒生董氏为榜样,广大庶民学子拼命读书(当然是儒家经典),欲以此来走上仕途,改变人生命运,提高社会地位,增加经济收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学而优则仕之思想一直激励着后世寒门学子悬梁刺股,奋发努力,然后通过科举选拔,最终跻身上层社会,然后居华堂,取娇妻,生贵子……
当今学子,十几年苦读,参加高考,目标985或211,然后成名成家,既贡献了社会,又成就了人生。有人说现在的社会阶层已经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观点不完全真实,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然后由科员而副科而正科,然后再副处而正处,逐级攀升,终居高位。虽然说这类人数不多,但总还是有的。
过去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全屋;现在换了个说法一一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人生一一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其根本含义并没改变。
罗里吧嗦,也不知那个理儿说清了没有,打住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是人类思想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多个角度的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学识和认知,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过去老师做不爱学习的学生思想工作的常用语,虽然有点文雅,有点遮挡,但也十分白话,那意思很明白:好好读书吧,读好书,考上秀才,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就能当官,就有俸禄,意思就是能得到很多金钱。读书读的有出息,有权有钱了,自然颜如玉面的美女,就会找上门或能娶到家。可以说,这是旧社会多数读书人的理想。也是老师认为最能让学生自己醒悟的道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76条/2页上一篇:中国人的名字可以起多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