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怎么看待北大弑母案凶手?家庭环境真的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吗?
自己的,儿子,孩子你怎么看待北大弑母案凶手?家庭环境真的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
吴谢宇一直在追求完美,他希望在网上发表有关孝道的内容来感动上天,来改变他们母子之间僵持的关系:
吴谢宇一直在追求完美,在同学面前,必须要有钱花才能撑起面子,才能在女同学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男人气概。
为了向自己的母亲要钱,他每天晚上都和母亲通电话,希望得到母亲在经济方面的援助。
而吴谢宇的母亲根本没有让吴谢宇找到“完美”,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诱导吴谢宇杀自己。
杀母之后,吴谢宇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了,先弄到钱,然后买彩票、嫖娼。
母亲活着的时候一直严格要求他不和不良职业的人来往,现在吴谢宇完全叛逆,完全按照相反的去做,不仅和“性工作者”来往(谈恋爱?),甚至自己也成了“性工作者”。(也许,摆脱母亲束缚的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网传吴谢宇向“性工作者”求婚很可能是谣言,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被那位“性工作者”用录制的性爱视频敲诈)。
对于这个弑母案,基本都是猜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吴谢宇前女友公布了其弑母的作案动机!
据4月29号最新消息,吴谢宇弑母动机是心理遭母亲压抑太久:吴母是传统女性,又是中学老师,所以对儿子要求太高,加上她经常泼吴谢宇冷水,在家里用自己“最不堪的一面”面对儿子。
同时因为吴谢宇面对女生很自卑,性压抑,两性关系被他妈欺骗耽误的感觉,因此他觉得只有弑母,自己才能在精神上勃起成为男人。
上了大学之后与母亲矛盾不断加大,最终脑海里开始酝酿弑母这可怕的行为!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真的是太大了!比如这吴谢宇弑母案,吴谢宇早年丧父,在母亲独自抚养下成长,其实他内心极其缺少父爱!而母亲的过分严苛,望子成龙,使他在母亲建造的牢笼之中生活了近二十年,使他心里扭曲,生活中经常去寻找性工作者,并与其交往。生活中他与母亲的矛盾也日益加深,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最终悲剧发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是自己的原因:猎奇心重,不管事业还是女人,他追求他的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纠正一下,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不是有很大影响,而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以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来说,任何人在刚出生时,都是一纸空白,后天的心态、观念、行为和习惯,80%以上都是在7岁以前养成的。7可见家庭环境,几乎完全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跟北大弑母案的关系其实并不大,因为就吴谢宇的日常表现而言,他并不是一个性格特别偏激的人。正相反,他看上去是一个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人中龙凤。
换言之,我认为这起案件的根源,并不是出在凶手性格上面,而是出在亲子关系上面。
毕竟有句话叫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所以,要说怎么看待吴谢宇弑母案,我想我可以这样来描述:
单靠血缘关系就想维系至亲之间的感情,不过是一种天真幼稚的幻想。
血缘关系固然有其特殊性,但它惟一的特殊之处,就是一方刚生出来,就自动与另一方建立了人际关系,并天生拥有大于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感情余额,仅此而已。
但余额再大,它也不是无穷的,如果某一方总是去消费,也会慢慢消减,长此以往,余额终将清零。
感情清零的后果,对任何人际关系而言都是毁灭性的,轻则不欢而散,重则玉石俱焚。
这一点,至亲也不例外。
此外,父母和子女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制约关系。
一个人在刚出生时,父母是天使般的存在,无论摔跤了、委屈了、害怕了、寂寞了……都会扑进父母的怀抱里,只要得到父母的拥抱,立刻就会得到心灵的抚慰,觉得无比心安。
此时的父母就是子女的避风港,子女对父母的感情也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然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如果过于强势和独裁,很容易处于关心的目的,对子女的各种行为和决定进行过度的干涉。
甚至于有些父母,在子女长大成人后,仍然在学习、工作、婚姻等方方面面不断代替子女做出决定,并强迫子女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执行。
说得难听点,这种父母根本不是在养育子女,而是在摆弄木偶。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关心无疑就成为了子女无法摆脱的锁链;而父母在子女心目中,也不再是可依偎的港湾,而是终日压在头顶的大山,将子女压得喘不过气来。
曾经依靠的天使,渐渐变成了奴役自己的魔鬼。
试问,谁会对夺走自由的奴役者有感情?谁又不想推翻自己的奴役者?
不幸的是,根据亲友的描述来看,吴谢宇的母亲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夺走了儿子一切自由的人。
至于吴谢宇究竟受到了多大的程度的压迫,我们不得而知,但足以让一个人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突起杀心,这种程度一定不会很低。
当然,如果换一个人,或许也不会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毕竟每个人的抗压能力是不同的、情商是不同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
但是,这起案件无疑给所有为人父母者敲响了一个警钟——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万莫以“我为你好”为由,过度地剥夺孩子的自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即便这个决定不是父母所希望的,那也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只要没有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就理应受到尊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