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开国史中,狡兔死、走狗烹现象比比皆是,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王朝,皇帝,朱元璋中国古代开国史中,狡兔死、走狗烹现象比比皆是,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古代开国史中,狡兔死、走狗烹现象比比皆是,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确实是个很让人产生误读误解的现象。看一段历史,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看?老用权谋的眼光看,过于偏差了。试试换另外一个角度看吧,估且称它为"历史使命〞吧。 说说朱元璋吧。那时朱元璋是他们的哥们,此时朱元璋却是天下人的皇帝。哥们可以为小弟着想,皇帝却要为天下百姓着想。把哥们的感情强加皇帝身上是错位的。
明初的功臣实质多数是能人+叛逆者两大要素构成的。李善长结淮西巨党,胡惟庸内外勾结,欧阳伦勾结残元,蓝玉结党,陆仲享、唐胜宗结党,党羽之多分布之广真是战争年代打仗有多疯,和平年代榨取王朝的胜利果实便有多疯。与其说,历史上说朱元璋屠杀功臣,不如说是屠杀功臣奸党更贴切。功臣结党营私往往比大臣结党贪腐更加可怕,因为天下是他们用命换下来的。
在史料中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朱元璋的原话就能发现朱元璋与他的哥们矛盾的根源不是兄弟的矛盾,而是他们与新王朝之间的矛盾:
"方今居官者不以爵位为重,不以食禄为艰难,若将所得俸禄养家尽自有余仍不守本分俸禄贪赃坏法杀身亡家,以至寡父孤子弃父母者有之,其所食俸禄皆出于民供,计其项亩牛具合用人力不胜艰辛,如正一品月支米八七石,计岁支米一千四十四石。”“天下无收则民少食,民少食则将变焉,变则天下盗起,虽王纲不约,致使强凌弱、众暴寡,豪杰生焉。自此或君移位,而民更生有之。联所以切虑三时,虑恐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民无立命。所以读听之间,不觉毛发悚然而立,惊畏如是,为此也。”
朱元璋的话说出了当时天下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天下老百姓的衣食无着,造成老百姓没办法过日子的原因一是天灾,因悍灾水灾导致老百姓无法生产养家引发社会动乱;二是人祸,则是官员不思民苦肆意贪赃枉法。
带权谋色彩的问题,至少本人觉得朱元璋不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且看一段他的原话:
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享天禄。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须耘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皇皇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剥刻而虐害之,无仁心甚矣。
朱元璋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一是乱世取天下;二是太平治天下。如蓝玉追随朱元璋乱世取天下功不可没,漠北平定嗄木尔之乱......所向无敌,堪称乱世猛将。乱世用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平定乱如有神助。可仗打完了用命征战沙场的猛将自然功成名就拜将封候高官厚禄实至名归,这本身是很自然的事。天下平定了,乱世自然也结束了,一切归王权的统一号令之下。
可乱世是结束了,可动乱战争数十年战后的战争创伤远远没有结束,它的秩序、经济等等都需要重建重塑。这时靠武将打天下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了,武将带兵可以打天下却不能带兵治理天下,如何治理天下是文臣们的事。既然到了文臣有用武之地时,打天下时所用的制度必然会有新一轮调整与变革和侧重。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新建立的王朝至少必须面对三件大事:一是给建朝有功的人高官厚禄;二是创立新的制度律法;三是招贤纳士重建王朝经济。这三条跟乱世平定天下的猛将有历史关系吗?答案是有,而且关连甚广。因为,将军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他们依然是沙场建功的猛将,可是战场屡出奇招致胜的将军站在万军之中可否奇招频频治理好一穷二白的国家使人们富裕起来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刚从白骨堆里建立起来的新王朝面对这三件大事对于立下盖世奇功的将军们来说是一种冏境,一是他们高官厚禄王朝一穷二白却没有那么多钱财供养他们;二是他们身居高位掌握大权却要不得不分出手中的权力甚至是位置给寸功未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文臣们建设国家;三是刚创立的制度律法使它们的功劳荣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和抗争,到底是自身的功劳大还是新建的律法大?把功劳自然凌架在制度律法之上。
这些昔日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手握重权,高官厚禄,功劳巨大的将帅们从一个浴火重生的新王朝来说,不能能上能下自然退出权力中心的舞台,他们就成了败民害法、甚至杀民取利贪污腐败的根源。后来大量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蓝玉,居功自傲,走私奸淫门下义子上千,仗着自身是皇帝的义子义孙横行乡里,官府管不住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祸害。人性,制度,道德,律法,功过,权力,因为这些昔日功臣将帅们交织在这个一穷二白的脆弱新王朝之上。昔日的功臣将帅此时已经成为新王朝灭顶之患,不是王朝抛弃了他们,而是历史选择了别人,需要他们安心守法做顺民和维护王朝的利益。他们面临了选择做顺民和做祸害,而然权力,地位太让这些贫寒出身将帅们着迷了,抱着权力至死也许是人性阴暗面与历史必然选择的结果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书香魔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狡兔死,走狗烹”现象:
第一,这是君臣间冲突从“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安乐,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共性。当人类还是猴子时,就知道必须团结一致才能抵御猛兽侵袭。面对生存的压力,同类之间无论有多么深的怨恨,都必须暂时放下。就像这样:
网图侵删
基业开创之初,往往外部条件非常恶劣,敌人林立、步步惊心,大家都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搞事情,一个不小心就要翻车,这样糟糕的大环境,反而增强了君臣间的“凝聚力”,很多矛盾和冲突都被掩盖了。比如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时,眼巴巴地盼着韩信来救。可韩信却说,我刚刚打下了齐地,想做假齐王(代理齐王)。老板落难,员工却趁机提条件,当时刘邦的心情是这样的:
网图侵删
刘邦马上就立韩信为真齐王!但你扪心自问下,如果你是刘邦,你恨不恨韩信?现在天下未定,刘邦正值用人之际,不能把韩信怎么样。那天下姓刘之后呢?刘邦能不秋后算账吗?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虽然韩信是死在吕后手中的,但刘邦早就对韩信动了杀心。
上一篇:好点的青春文艺电影推荐一下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