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过的书很多都忘了,我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你的,的人,书中读过的书很多都忘了,我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读书不一定会让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但一定会滋养一个人的灵魂,它表露于一个人的谈吐、涵养、思想和格局。
很多人都说: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不单单只是为了读书,更是为了那一丝丝可以融入到骨血里的书香气。
不论是汉代才女卓文君,“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还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哪一个不是在书香里被滋养长大的呢?你我本俗人,虽并不奢求能成为大家,但作为女性而言我很想要她们所散发出来的一丝优雅……
或许更接地气的说法是: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即为做人。不知你对此会怎么看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不是背书,目的也不是背过了多少记住了多少,那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明白书中想要告诉你的道理,并用这些学到的道理指导你的人生,少走弯路。对于一个习惯了读书的人来说,他是从不会觉得读书是没有意义的,一本好书就像是你的亲人朋友一样,伴随在你身边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改造你,让你变得更好。很多年过后,你可能不记得当年读过了多少书,那些书上都讲了些什么,但是书上教给我们的道理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受益终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说记忆力的问题。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忘记了,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则记性差一些,这是毫不奇怪的。记忆力强的人,记住的内容可能多一些,但人类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面前,要想把读过的书的内容都记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再来谈谈读书的意义。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答案当然也是五花八门的。关于读书的意义,当然不会因为记不住而完全放弃阅读,否则就是典型的因噎废食的例子。于我而言,读书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阅读能抵抗寂寞,二是阅读能带来乐趣。
一、阅读能使人抵抗寂寞。作家梁晓声在《用阅读抵抗寂寞》一文中谈到,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他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为此,梁晓声还特意举了胡风先生的例子来证明他的答案。
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三十余年。他的心经受过双重的寂寞的伤害。胡风先生逝世后,梁晓声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寂寞?她回答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思想靠什么来支撑?靠长期的阅读,胡风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长期的阅读积累的知识,足以支撑起他所有的回忆和思想。
当年我读过的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我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每每我感到孤独寂寞难耐的时候,我就读书,以前读纸质书,后来读电子书,发现还真如梁晓声先生说的那样,效果是出奇的好。梁晓声先生还在文中说到:
“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二、阅读能给人带来乐趣。古往今来谈读书乐趣的人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世纪著名章回小说作家张恨水,他曾经作过一篇《读书百宜》的小文:“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菊花满前,案有旨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月明如画,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良多客感,宜读盛唐诸子一唱三吹之诗;蔷薇架下,蜂蝶乱飞,正在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
宋代的翁森曾经写过一首诗《四时读书乐 》,很形象地道出了读书之乐:“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好像还有一位作者,名字不记得了,请看他写的四季读书之乐:
仲春季节,读书间隙,推窗而立,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内心深处则有禾苗拔节的哔剥之声回响。
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读书,摇扇驱蚊,自然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和愉悦。
秋风瑟瑟,听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嘬一口酽茶,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名联,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数九严冬,寒意砭骨,围炉夜读或雪夜捧卷,书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体验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悠悠遐思。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一是精其选,二是解其言,三是知其意,四是明其理。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会永远地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只要离开了学,时间久了,都会忘掉学得东西。而时常都有很多人这样讲,一年不如一年。把学得的知识还给了当年的老师了,这也正常,人们随年龄增长。结婚生子,掮上就挑起了重担,脑力记意,和思想分化,所以道知学得的知识退化了。这是必然性的规律。
上一篇:如用一句话说明读书辛苦,怎么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